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课件 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ppt
文件大小:1.46 MB
总页数:79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9.22千字
文档摘要

个体行为环境环境、个体和行为三者的关系图三、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首先,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①儿童喜欢模仿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父母和教师);②儿童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认同和获得性别角色;③儿童喜欢模仿曾获得荣誉,出身于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的儿童的行为;④不喜欢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过惩罚的人;⑤同年龄同社会阶层出身的儿童彼此之间喜欢相互模仿。其次,确立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对这种机能价值的预期可以增强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注意。第三,引导学习者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表征。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言语表征、图形表征或动作表征。第四,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第五,给予及时反馈强化以增强行为动机。班杜拉提出有三种强化模式都可以增强行为动机。对班杜拉理论的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社会行为的习得,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把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认知学习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摒弃了行为主义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结果更富有说服力;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方式,从而丰富了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班杜拉关于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期望、信念、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影响行为的因素;班杜拉提出三种强化模式,完善了强化学习原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和示范教学过程,揭示了示范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20世纪50、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开始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学习的过程和规律。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从早期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到后期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逐步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格式塔学习理论所探讨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即包括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而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所探讨的学习主要是狭义的学习,即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一、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学派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对知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注重知觉的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注重对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重要贡献。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黑猩猩的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叠箱实验”和“接竿实验”。叠箱实验与接竿实验苛勒认为,学习是对知觉情境的重新组织,即通过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顿悟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顿悟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从学习的过程看,学习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他于1960年创建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1962—1964年间任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思维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发现的行为》。布鲁纳(J.S.Bruner)(一)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一定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即对知识转化的检查。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特别强调知识学习中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的作用。(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1、结构课程观布鲁纳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他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和思维框架。2、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发现法。发现法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发现式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作结论的材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到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