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构音障碍的评定与治疗 (2).ppt
文件大小:776.5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构音障碍的评定与治疗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学习目标:1、了解构音障碍的定义及病因;2、明确构音障碍分类标准及常见类型;3、掌握构音障碍的评定方法;4、掌握构音障碍的治疗措施。

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构音?构音是通过发音器官的活动形成声音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音。由于发音器官各部分的活动,使口腔发生变化而产生各种说话的声音。如果发音器官各部分活动配合得不协调,或发音动作不准确,甚或一些发育部位活动不自如,导致发出错误的语言声音,便是构音障碍。临床医生对构音障碍患者的恰当检查和评定,是采取正确治疗措施的关键。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构音障碍?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言语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不流利,发音不准,咬字不清,音量、音调、速度、节律、韵律异常,鼻音过重等。强调呼吸运动、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运动障碍是其病理基础,因此又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构音障碍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脑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构音障碍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语言障碍同时存在,如构音障碍合并失语症。此外,因为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称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如腭裂,通过手术可修补缺损,但部分会遗留构音障碍,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治愈或改善。有部分学龄前儿童,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形态异常,但发音不清晰,称为功能性构音障碍,通过训练这种障碍可以完全恢复。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构音障碍是口语交流机械部分的语音障碍,而词法和语法正常。患者具有进行语言交流所必需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语言的形成、语言的接收的能力,仅在语言输出的最后阶段即运动性语言形成的阶段,因肌肉麻痹、运动不协调等而不能形成清晰的言语。常伴有咀嚼、吞咽和控制流涎的困难。构音障碍言语损害程度与神经肌肉受损的程度一致。言语肌群的速度、力量、范围、方向和协调性是患者言语是否清晰的关键。如果言语肌群严重受损,就不能产生任何可被理解的语音。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构音障碍分类运动性构音障碍根据神经解剖和言语声学特点分为六种类型。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痉挛性构音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构音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及肌力减弱所致。舌、唇运动差,软腭抬高减退。缺乏音量控制,发音增强,说话费力,发音时初始音就大,不会小声。音拖长,不自然中断。音量、音调变化,出现粗糙音,费力音。元音,辅音歪曲,鼻音过重。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无肌萎缩或废用性萎缩,病理反射阳性,咽反射、下颌反射亢进。见于双侧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脑瘫、脑外伤、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驰缓性构音障碍(周围性运动障碍)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颅神经麻痹、球麻痹、或肌肉本身障碍,导致构音肌群运动障碍,肌力低下、肌张力降低、肌萎缩,腱反射降低。出现发音不清,音量弱,音调低,鼻腔漏气,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声母、韵母错误。常伴有吞咽困难。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失调性构音障碍(小脑系统障碍)由于小脑或其脑干内传导束病变,导致构音肌群运动不协调,运动的力量、方向、范围、时机控制能力差。元音、辅音歪曲较轻,以韵律失常为主,声音的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初始发声困难,声音大,重音和语调异常,发音中断明显,间隔停顿不当。见于脑肿瘤、多发性硬化、酒精中毒、外伤等。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运动过多性构音障碍(锥体外系障碍)由于锥体外系病变,构音肌群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改变,导致构音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破坏了有目的的运动而造成元音和辅音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产生费力音,发音强弱急剧变化,突发的呼气和吸气,鼻音过重等。见于舞蹈病、肌阵挛、手足徐动。第1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运动过弱性构音障碍(锥体外系障碍)由于锥体外系病变,使构音器官运动范围和速度受限,僵硬。由于运动范围和速度受限,发音成为单一音量,单一音调,重音减少,有呼吸音或失声现象。多见于帕金森病。第1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混合性构音障碍(运动系统的多重障碍)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造成,如威尔森病、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