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临床医学外科学-外科学总论-外科重症监护-重症检测治疗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重症监护概述
2.重症患者的评估
3.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
4.重症患者的循环支持
5.重症患者的肾脏支持
6.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7.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8.重症患者的心理支持
01重症监护概述
重症监护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症监护定义重症监护是针对重症患者进行的一种集中管理,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生理功能及病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干预,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监护重要性重症监护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其生存率比在普通病房治疗的患者高出约30%。监护特点重症监护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特点,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营养师等,共同为重症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
重症监护的发展历程早期探索20世纪50年代,重症监护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主要针对休克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这一时期,ICU的概念初步形成,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为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新的手段。技术革新70年代,重症监护技术迅速发展,引入了心电监护、血气分析等监测手段,以及血液透析和呼吸机等支持性治疗设备。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综合管理90年代以来,重症监护进入综合管理阶段,强调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治疗。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重症监护的监测和治疗方案更加精准,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重症监护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重症监护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氧合不足,需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和氧疗效果。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疾病,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持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支持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其他重症疾病重症监护还适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烧伤、急性中毒等重症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全面的监测和综合治疗以支持生命。
02重症患者的评估
生理参数的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通过实时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确保患者安全。正常体温范围约为36.1-37.2℃,心率60-100次/分钟,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血压90-140/60-90mmHg。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等指标评估心脏功能和血容量状况。正常CVP为5-10cmH2O,MAP为70-100mmHg,CI为2.2-4.0L/min/m2。氧合与通气监测通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ABG)等监测氧合水平和通气功能。正常SpO2应大于95%,PaO2在80-100mmHg之间,PaCO2在35-45mmHg之间,pH值在7.35-7.45之间。
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如血清肌酐(Cr)正常值在0.6-1.2mg/dL,血尿素氮(BUN)正常值在7-20mg/dL,钾(K+)正常值在3.5-5.5mmol/L。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器官功能和电解质平衡。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等,正常红细胞计数为4.0-5.5×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白细胞计数为4.0-10.0×10^9/L。这些指标有助于诊断感染和贫血等疾病。凝血功能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APTT正常值在25-35秒,PT正常值在11-14秒。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指导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X射线检查X射线是诊断骨折、肺炎等疾病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X射线片的曝光时间仅需0.1-0.2秒,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低,通常在0.1-1毫西弗之间。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体内结构图像,适用于诊断颅内出血、肿瘤、骨折等。一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大约在1-10毫西弗,但高剂量CT扫描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适用于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检查。MRI的扫描时间较长,通常为15-90分钟不等,但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
03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
无创通气无创通气原理无创通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等装置,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帮助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与传统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操作简便,患者舒适度更高,通常用于轻至中度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适应症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