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XX医院1
嵌顿性疝需要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手术的主要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如判定肠管尚未坏死,则可将其送回腹腔,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若判定肠管已坏死,应争取一期切除吻合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2
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
如果检查后认为肠袢生命力可疑,可在其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60~80ml,再用温热等渗盐水纱布覆盖该段肠管,或将该段肠管暂时送回腹腔,10~20分钟后,再行观察病人情况不允许肠切除吻合时,可将坏死或生命力可疑的肠管外置于腹外,并行近侧段插管造瘘以解除梗阻;7~14日后再施行肠切除吻合术。切勿侥幸把生命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3
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
如嵌顿的肠袢较多,应警惕逆行性嵌顿的可能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而回纳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遇此情况,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腔内。必要时另作腹部切口探查之以往,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可待二期修补4
逆行性嵌顿疝5
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
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在处理嵌顿性疝时选择性地采用一期修补甚至无张力修补而取得成功对嵌顿性疝的急诊手术不推荐使用修补材料,对有污染可能的手术,不推荐使用不可吸收材料进行修补(存在肠坏死或脓肿时禁用)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护切口、用碘伏水冲洗切口、选择可抗感染的聚丙烯补片和单股合成线固定补片、必要时补片表面放置闭式引流及预防应用抗生素等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机会,提高一期修补成功率6
嵌顿性和绞窄性斜疝的处理嵌顿性斜疝少数情况下可手法复位,但应从严格掌握指征,不宜轻易采用手法复位指征:嵌顿时间短(成人不超过3-4h,婴幼儿不超过12h);局部症状轻微,也无腹膜刺激征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疾病而又无肠绞窄征象者复位手法切忌粗暴,尤其不能强求成功手法复位成功后,应严密观察24h7
滑动性腹股沟疝的处理滑动性腹股沟疝临床特点:占3-6%,绝大多数患者是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斜疝多于直疝,右侧多于左侧;斜疝内容物在右侧多为盲肠,在左侧多为乙状结肠;直疝内容物多为膀胱;疝块巨大,大多下坠至阴囊,已形成难复性疝,但发生嵌顿较少;手术前难以确诊,大半在术中才会发现8
膀胱滑动性疝9
滑动性腹股沟疝的处理手术原则:是将滑出内脏的周围腹膜(实即疝囊的一部分)切开、缝合,人工形成一完整疝囊,并使下滑脏器无腹膜覆盖的部分“腹膜化”后将内脏回纳,再进行修补10
11
12
13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复发疝的特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原发性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为10%~15%,其中斜疝术后复发率约在5%左右,但也有高达10%的报告,直疝术后复发率约比斜疝高4~6倍,多在术后1年内复发;复发疝再手术复发率可达25%~30%;无张力疝修补术初发疝的复发率为0.1%,复发疝术后复发率为2%。老中年多于青少年;术前病程长者多于短者;直疝多于斜疝14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复发原因主观因素:多属术中不熟悉解剖、操作不当所致客观因素:如切口感染;老年、体弱、腹壁肌肉薄弱或愈合不良、局部缺损过大;术后没能控制引起腹内压增加的伴随病;术后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等15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复发疝的类型真性复发疝:在疝手术的部位再次发生疝,其在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上,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遗留疝:初次疝手术时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或复合疝,未发现及处理新发疝:初次疝手术成功,且排除了伴发疝。术后若干时间再发生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同,但解剖部位不同16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应尽早再行手术修补。根据腹股沟壁缺损情况,可采取Bassini、McVay等手术,但最好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再次手术应避开前次手术创伤所造成的解剖困难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前次手术为常规开放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应采用后入或腹腔镜手术修补)。另外,医师的资质和经验也是选择复发性疝治疗方式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手术操作要特别细致,解剖层次要清楚,务必找到上次手术中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嵌顿性复发疝不试行手法复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