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抗休克皮质激素第3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基础疾病者3.儿童
4.65岁以上的老人5.营养不良者?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近两周疫区旅游史、急起发热、头痛等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AST及ALT水平升高血小板下降,1/2~3/4病例减少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登革热
denguefever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简况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发热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病原学结构:单股正链RNA核衣壳包膜培养: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抗体:3种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东南亚、海南省白蚊伊蚊太平洋岛屿、广东、浙江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免疫力:同型:长期异型:1年伊蚊第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特征:地理分布北纬25度到南纬25度的热带和亚热带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香港、澳门季节夏秋、雨季,3~11月流行方式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发病率高第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四)发病机制
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形成两次病毒血症。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变。病理:多个脏器的退行性变和出血。第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临床表现潜伏期:4~8天。△典型:1.发热——急起(80%),不规则热和双峰热,热程2~7天,伴“三痛”(头、眼、骨关节及肌肉),“三红”(颜面、颈、胸背),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淋巴结肿大第9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皮疹——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多从躯干开始,不脱屑,持续3~4天3.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位出血4.肝肿大第1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疹第1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轻型:短期发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第1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数天才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HCT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第1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项目病例数%WBC减少61162.47PLT减少60962.26Hb减少525.32TBili升高333.37ALT升高70872.39AST升高85387.21CK升高29830.47LDH升高43444.38血清K+减少17117.48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