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甲状旁腺激素亢进骨病病例讨论及鉴别诊断.ppt
文件大小:45.85 MB
总页数:77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5.62千字
文档摘要

X线示肱骨中上段囊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骨皮质变薄,并可见病理骨折。肱骨近端高低混杂信号,部分病变T1呈等信号、PD-FS呈高信号,表明病灶内的囊变、液化部分。T1、PD-FS序列上均为低信号,为病灶内纤维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T1PD-FSCTX线甲旁亢骨病第31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X线片示右侧骸臼、股骨头、股骨近端多发囊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未见硬化边。髋臼、股骨骨质破坏区内,TIWI和PD-FS序列上均为低信号,为纤维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T1PD-FSX甲旁亢骨病第32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女性,33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继发甲旁亢甲旁亢骨病第33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T1T2T1+c病理证实L2棘突孤立性棕色瘤甲旁亢骨病第34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图A,B显示波及右上颌骨和左上颌骨的广泛溶骨性病变。图C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显示左上颌病灶间质性硬化和左上颌病变消退。甲旁亢骨病第35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颌面骨棕色瘤甲旁亢骨病第36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例误诊为上颌窦囊肿的棕色瘤甲旁亢骨病第37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SPECT双期扫描可对甲状旁腺肿瘤及全身骨骼检测甲旁亢骨病第38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旁亢骨病第39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小结多有甲状旁腺肿瘤引发,部分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也可继发。早期全身骨质疏松,骨质吸收,症状可不明显。中晚期可继发纤维囊性骨炎(棕色瘤),但骨质疏松、骨质吸收破坏等可同时存在。可伴有肾结石、软组织钙化等征象。甲状旁腺切除有助于疾病发展。第40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鉴别诊断转移性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白血病第41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转移瘤好发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中老年人群中,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原发肿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及前列腺癌等。多发转移瘤约占60%以上;其中溶骨性转移可占80%以上。主要是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红骨髓丰富性中轴骨多见,常侵犯胸腰椎骸骨、骨盆、肋骨、胸骨、股骨及肱骨干近端及颅骨。肘、膝关节以下少见,手足骨罕见。第42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转移瘤

转移瘤:①多有原发瘤病史或肿瘤标志物升高,继发性甲旁亢PTH明显升高;②一般无全身骨质改变,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多有弥漫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③转移瘤骨质破坏内部多无骨化/钙化,邻近骨皮质多无硬化、增厚。第43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转移瘤影像特征常规X线检查:只有当骨骼脱钙率超过30%方可显示,对于骨转移瘤的早期检出率及诊断敏感性较低。CT也是临床筛查骨转移瘤的常用手段,图像更为清晰,分辨率较高,相比于常规X线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骨皮质、死骨、骨膜反应以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受侵等情况诊断敏感性更好。MRI对于骨髓及软组织肿块显示清晰,故MRI敏感性高达98.5%,对于早期骨转移瘤的检测;但对于骨皮质、细小骨化及钙化等检测不及CT。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测全身扫描,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类比于PET-CT,但图像分辨率稍差。第44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肺癌骨转移患者,股骨干有明显骨膜新生骨,并形成Codman三角第45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肾癌切除术后骨转移肺癌骨转移第46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单发骨转移第47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肩胛骨骨转移第48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发骨转移第49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成骨性骨转移第50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肺癌多发椎体骨转移第51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嗜酸性肉芽肿:

是一种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肿瘤样病变,约占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60%,约占骨肿瘤样病变的1%。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嗜酸性肉芽肿少见,85%为单发,多发病变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可发生于骨骼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颅骨、脊椎、长骨和骨盆等,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