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人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流程演示文稿.ppt
文件大小:5.03 MB
总页数:56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6.4千字
文档摘要

8、若有脉搏,开始复苏后处理。仍无脉搏,则重复进行上述1~7项救治流程。9、应设法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内插管、喉罩)。一旦高级气道安置完毕,可以使用球囊面罩,甚至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按压和通气可以分别进行,将减少因通气而中断按压。第3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救治心脏停搏是心脏机械及电生理活动均消失,即无心室的收缩,心电图显示为一直线。无脉性电活动(PEA,又称电机械分离)是指心肌有电活动、去极化,但无同步性心肌收缩,没有脉搏。对于心脏停搏和PEA患者,电除颤无益,复苏主要在于有效持续的CPR和治疗可逆性病因和伴发因素第3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继续按压/通气2分钟后再次评估心律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2、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每3~5分钟给予一次肾上腺素1mg.须注意,若为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适当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应用药物。3、2010年指南不推荐:常规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或骨通道推注,3~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3次。4、继续进行按压/通气2分钟后再次评估心律。第32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若仍为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则反复进行1~4步骤。复苏者应建立高级气道。则可以省去人工呼吸,减少因通气造成的按压中断。按压者应连续进行100次/分的胸外按压,另一人通过高级气道以8~10次/分钟频率通气。每2分钟(检查心律时)按压者与通气者轮换。同时,尽量减少因建立高级气道、静脉通道或骨通道而中断CPR。第3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若转换为可除颤心律,则给予电击除颤并转为室颤/无脉性室速救治流程。若发现有脉搏,开始复苏后处理。7、随机对照试验均未显示心脏停搏时使用起搏器有益,因而不推荐心脏停搏病人应用起搏器。第3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临床表现与进一步评估、救治(复苏后处理,PLS)复苏后治疗的目的包括:1、进一步改善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灌注,特别是脑灌注;2、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及时转至医院的急诊科,再转至设备完善的ICU病房;3、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4、完善措施,预防复发;5、采取措施,改善远期预后。应重点加强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支持,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完全康复,积极体温控制和调整代谢紊乱。第35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积极准备进行高级气道支持复苏者应及早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球囊面罩、喉罩等。建立高级气道后,双人复苏不必再进行30:2循环,应持续以100次/分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每分钟通气8~10次,通气时按压不中断。每2分钟检查一次心律,同时通气者与按压者轮换。有条件时呼吸机人工通气。第36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自主循环系统支持复苏后支持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恢复组织和器官的的有效循环并使之灌注充分,积极寻找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治疗心跳骤停后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再灌注损伤。根据需要,对输液量和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等)精确定量,以维持血压、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尚未确立理想的血压或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第37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积极治疗体温调节障碍国外近年来推崇亚低温治疗,对由室颤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将其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12~14小时,对患者的恢复有益。对院外、院内非室颤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可采用类似疗法,先采用体外低温技术如:冰毯、冰袋等降温须数小时。新近研究体内降温技术如:输注冰盐水、血管内置入冷却导管、经鼻部颅底降温等,使体温迅速降至目标温度,并很好掌握降温时机和持续时间已成为可能,这将使很多患者获益。低温期间,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和防范低温副作用非常重要。第38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寻找并治疗可逆转的病因低氧、低血容量、酸中毒、高钾或低钾血症、低血糖、低体温、中毒、心包填塞、创伤、血栓(冠脉或肺)、张力性气胸等5、密切观察、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脏器功能支持(1)建立静脉通道,不能则迅速建立骨通道。(2)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第39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大流量给氧。(4)控制血糖。(5)复苏后除了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外,常还并发肝肾功能衰竭,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甚至脓毒症,通过积极的各器官支持治疗,如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等,患者通常可以从中获益。第4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