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对话”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在口语对话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对话;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实践
一、引言与背景
(一)1.当前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对话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口语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口语对话训练效果不佳。最后,课堂内外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有效沟通、理解和适应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跨文化场景。另一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教学实践的创新尝试
针对当前小学英语口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口语对话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1.融入跨文化元素的口语对话教学
在口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入跨文化元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例如,在教授问候语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如英美的拥抱、亲吻,中国的握手等。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习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对话能力,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外教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练习口语。
3.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口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进步。
二、提出问题
(一)1.口语对话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英语口语对话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对话练习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和真实性。2.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乏
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往往只关注语言本身,忽视了文化背景和交际情境的重要性。这种忽视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影响交际效果。3.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部分教师在口语对话教学中,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的偏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1.教学资源与实际需求不符
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口语对话教学的需求。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语境的支撑,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运用所学。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口语对话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机械性的跟读、重复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评价体系不合理
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口语对话能力的培养。
(三)1.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口语对话教学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和环境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难以得到良好的口语对话训练。2.学校教学设施和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口语对话训练机会。如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实验室等,限制了口语对话教学的开展。3.社会环境对口语对话教学的制约
在我国,英语口语对话教学受到社会环境的一定制约。例如,英语口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限,学生缺乏实际交流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口语对话教学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路径设计
(一)1.构建互动式口语对话教学模式
教师应设计互动性强的口语对话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口语实践机会。2.强化语境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贴近实际生活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练习口语对话。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1.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应加大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