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法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刑法》
《民法典》
《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2.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应该()
忍气吞声
找机会报复
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法律帮助
和同学打架
3.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
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4.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旷课、夜不归宿
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在家认真完成作业
5.法律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4
B.16
C.18
D.20
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权途径是()
协商
调解
仲裁
诉讼
7.已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12
B.14
C.16
D.18
8.小明发现有人在网上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他应该()
当作没看见
帮忙转发
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和朋友讨论
9.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是()
A.18周岁的高中生
B.20周岁的大学生
C.16周岁的工厂工人
D.14周岁的初中生
10.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劳动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
11.小明在超市被怀疑偷东西,保安强行对他进行搜身,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明的()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12.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1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偷看他人日记
公开他人隐私
未经他人同意,拍摄他人生活照片
老师查看学生作业
14.小李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他应该()
据为己有
交给老师或警察
分给同学
自己留一部分,其余上交
15.我国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有()的权利。
免费接受教育
选择学校
随意旷课
不遵守学校纪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2.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
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既要依法行使权利,也要自觉履行义务。()
6.网络是虚拟世界,在网上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7.捡到他人财物可以自己留着,这是合法的。()
8.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可以为所欲为。()
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0.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阐述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及其作用。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初中生小张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还经常旷课、抽烟。有一天,他在网吧结识了几个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他们的怂恿下,小张参与了一次盗窃活动,盗窃了一家商店的财物。后来,小张被公安机关抓获。
请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小张的行为,并谈谈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A选项《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选项《民法典》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典;D选项《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所以选C。
2.答案:C
解析:当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时,忍气吞声可能会让欺负行为变本加厉,A错误;找机会报复和打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触犯法律,B、D错误;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法律帮助才是正确的做法,C正确。
3.答案:B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A、C表述不全面;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D错误。所以选B。
4.答案:A
解析:旷课、夜不归宿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A正确;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