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试论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承担.docx
文件大小:17.1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试论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人

与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承担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事故的归责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0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机动车一方在事故中是否存在过错,均需承担侵权责任,不过存在法定免责或减责事由时除外。例如,在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与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发生碰撞事故中,即便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违规行为,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如“碰瓷”行为,那么机动车一方可免除责任(《民法典》第1217条)。

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事故的归责原则

非机动车之间或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在一方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事故发生存在因果关系时,过错方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甲驾驶电动车因超速、闯红灯撞伤行人乙,经认定甲存在明显过错,此时甲需对乙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民法典》第1165条)。

交通事故责任的具体划分标准

(一)机动车一方责任的认定情形

1.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

当机动车驾驶人存在严重过错行为,如酒驾、无证驾驶、疲劳驾驶等,即便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也存在一定过错,机动车一方通常仍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在某起案例中,机动车司机酒后驾车,撞上了闯红灯的行人,法院最终判决机动车方承担80%的责任((2022)粤01民终字第1234号)。这是因为机动车驾驶人的酒驾行为严重违反交通法规且极大增加了事故风险,即便行人有闯红灯的过错,也不能完全免除机动车方的主要责任。

2.过失相抵情形

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对事故发生存在过错,根据其过错程度,可以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一般来说,具体的责任减轻比例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如果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一方无责;若行人存在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行为,同时机动车已采取合理避让措施,机动车一方可能承担30%-40%的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例如,行人闯红灯过马路,机动车紧急刹车但仍发生碰撞,最终认定机动车承担30%责任,行人自行承担70%责任。

(二)非机动车、行人责任的特殊认定情形

在一些情况下,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责任认定可能较为特殊。当非机动车属于超标电动车,且其各项参数符合机动车标准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该“非机动车”驾驶人可能会被认定为机动车一方来承担责任。曾有案例,非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时速超过20km/h且未按规定登记的电动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法院最终将该驾驶人视为机动车方,判定其承担60%的责任((2021)京01民终字第5678号)。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免责与减责事由

法定免责事由

1.受害人故意

若能举证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存在故意碰撞机动车的行为,机动车一方可免除责任。实际案例中,行人甲为骗取保险金,故意冲向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后经监控录像等证据证实,法院判决机动车方无责((2020)沪01民终字第9101号)。这要求机动车一方必须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行车记录仪视频、现场证人证言等,以证明对方的故意行为。

2.不可抗力

因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且机动车一方已采取合理避险措施的,可减轻或免除责任。例如,在突发特大暴雨天气中,能见度极低,机动车因路面积水打滑与行人发生碰撞,经认定机动车已降低车速、谨慎驾驶,最终减轻了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减责事由的具体适用

根据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过错程度,可相应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常见的过错情形及对应的责任减轻比例如下:行人闯红灯,一般可减轻机动车方20%-40%的责任;行人醉酒步行导致事故发生,可能减轻机动车方30%-50%的责任(《民法典》第1173条)。但具体的责任比例还需结合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由交警部门或法院进行综合认定。

特殊场景下的侵权责任承担

(一)共享电动车引发事故的责任承担

在共享电动车交通事故中,若运营平台未履行安全管理义务,如车辆存在制动故障、未定期检修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运营平台需与驾驶人承担连带责任。某案例中,用户使用共享电动车时,因刹车失灵撞上行人,法院判决运营平台承担30%的赔偿责任((2023)浙01民终字第2345号)。这提醒运营平台要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障用户及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安全。

(二)机动车借用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当机动车所有人将车辆借给他人使用,若所有人明知借用人无驾驶资格,如未取得驾驶证,或者车辆存在缺陷却未告知借用人,在借用人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需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