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加强财政资金及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思考及探索.pdf
文件大小:1.07 M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3.54千字
文档摘要

邮专思考

1引言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财政资金的投向和使用益。如何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专

项资金管理,是摆在财政干部面前永恒的话题。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财政专项资金刚性认识不深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

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预算的安排,项目的执行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单位部门不得

任意变动更改,实际执行中往往有些单位忽视这一点,主观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致使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出现不合理,

甚至出现预算追加,使财政部门工作处于非常被动;另外,由于上级部门或本级财政的政策的不稳定性,有关新的政策

不断出台,相应的地方政府也要随着政策的变动而调整或追加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

2.2包干经费不足挤占专项经费

包干经费是按各单位人员定额标准予以安排的,仅能维持政府机关的日常工作运转。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下拨后,

随之而来要接受多次多层面的检查,而这些检查是需要一定的接待和工作经费的,财政预算没有安排这些专门接待和工

作经费,使公用经费紧张的单位挪用财政专项资金。

2.3财政监督与预算、执行配合不够密切

目前财政内部预算、执行局、与监督尚未建立规范、畅通的方式和制度,监督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

编制、执行情况及不断更新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监督远远落后财政管理,无法对整个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监督的方

式单一,事后监督为主,难以建立事前、事中的全程监督。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到位,存在着重分配轻监督

的思想,没有把财政监督的职能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财政资金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资金使用过程中浪费、

挪用现象严重,造成单位部门之间不平衡。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量的核对,忽视质的分析,缺乏对

专项资金的绩跟踪和评价,导致资金使用益低下,严重影响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3财政资金监督中出现的问题

3.1财政监督果不够理想

目前对财政资金监督的工作开展,经常会遇到一些与行政决策相矛盾的尴尬情况。基层财务部门对相关部门直接授

意的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过程中,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工作手段上还是会受到一些限制,造成了支付检查很难深入的局面,

而且在查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会受到一些政策性影响将问题的处理弱化,最后直至不能起到财务监督的应有作用。对一

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上,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变成了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

律处罚;侧重对单位的处罚,忽略对责任人的处罚;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重内部轻公开。这样的监督果在机关和群众中

都不能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和树立公正形象。另外,在很多的政府中都尝试着设立了专门的财政监督职能部门,但是在监

督力不够的情况下,监督机构只能作为一个财政部门内部的一个普通的内部机构,其职权范围因为是隶属部门,缺乏独立

行使职权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监督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上级部门或者大型企业的软性抗拒,很难树立

其执法部门的权威。即使有些地方设立了独立的财政监督的专门机构,但是因缺乏统一的名称、级别、性质等,缺乏独立

执法的主体资格,导致无法实现整体化、流程化的财政监督。

3.2财政资金监督和其他部门监督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财政资金监督的执行往往和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检查对象、内容、方式和检查特点等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其最

终的检查目的是相同的。检查的结论也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这几个监督机构往往在工作中出现交

叉检查、重复审计的情况,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监督检查的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被检查监督单

位的负担,制造了监督机构和被监督单位的矛盾。在财政资金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支付制度、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分配制度、财政监管等等,在对这些问题的监督和管理中往往都需要相关的部门加以配合,这样才能使得管理切中要害。

支付制度要财务部门配合,预算管理要设计部门配合,会计核算要审计部门配合,分配制度要行政部门配合。在财政资金监

督管理工作中,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在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共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的率和果。

3.3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透明度不够

目前,财政资金的支出去向和资金利用情况还没有完全的透明和公开,这样就使得一些信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