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需氧污染物1)定义:需氧污染物主要是指废水中所含的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些是有毒的,但这类有机物大部分本身是无毒的。2)特点:数量大、成分复杂,所以很难分别表示其含量。3)产生污染原因:是在其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4)衡量指标:有BOD、COD、TOC和TOD等。*(1)生物化学需(耗)氧量(简称BOD)a定义: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0℃),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分子氧的数量。单位为mg(氧)/L(废水)b表达方式:有BOD5和BOD20之分,BOD5最常用。c特点:准确反映污染的程度,但测定所需时间长,不利于指导实际生产和自动控制;且当废水中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测定结果误差较大。*(2)化学耗氧量(简称COD)a定义: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用所消耗的氧化剂中的氧来表示有机物的多少,单位为mg/L。b表达方式:常用的氧化剂有K2Cr2O7和KMnO4,分别用CODCr和CODMn表示。一般用CODCr,而CODMn只是适用一般废水。c特点:测定速度快,但与实际污染的程度有差距。*(3)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a定义i)在900℃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ii)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增量,从而确定出水样中碳元素的含量,称为总有机碳b特点:测定速度快,但设备复杂且与BOD、COD之间无固定关系。*BOD5、BOD20、TOD之间的大小关系:TOD?CODCr?BOD20?BOD5?CODMnBOD5、BOD20、TOD、TOC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选用!*3.3有毒污染物1)定义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2)特点:急性中毒:初期效应十分明显,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慢性中毒:初期效应不明显,但长期积累可引起突变、致畸、致死,甚至引起遗传畸变,这种效应不易察觉,但后果更严重,一旦发现,很难在近期内处理,甚至不可逆转。*3)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1)浓度和作用时间: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2)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3)生物的种类及生物自身的适应能力。4)表示方法:质量浓度表示,单位为mg/L。5)分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放射性毒物三类。*(1)无机化学毒物a无机化学毒物主要是指重金属离子、氰化物、氟化物和亚硝酸盐等。b重金属化学上一般把密度大于5的金属称为重金属。例:水污染中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Hg、Cr、Cd、Pb、As、Ni、Ce、Cu、Zn、Ti、Mo、Ti等,最主要的是前五种。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有如下特点:(i)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ii)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iii)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l—0.001mg/L之间。*(2)有机化学毒物a定义有机化学毒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有:农药(DDT、有机氯、有机磷等)酚类化合物、聚氯联苯、稠环芳烃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b特点:i这类物质的种类最多,性质最复杂。ii毒性大。iii化学稳定性好。iv大多数难被生物降解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3)放射性物质定义: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指废水中所含的能产生有害射线的物质。*3.4营养污染物1)定义营养污染物主要是指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并非有毒,主要是氮和磷。2)危害(1)这种由营养物质过多产生的污染称做富营养化污染(2)当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时,会使藻类大量繁殖,水面上积聚大量的动物和植物,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出现叫赤潮,在湖泊中出现叫水华。*3)产生污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