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显示行业概况争论 -行业特征、行业产业链、行业技术
〔七〕行业特征1、周期性
液晶显示行业与宏观经济进展周期的相关性较强,全球或国内经济景气程度对中国液晶显示行业的进展速度有较大影响。在消费电子领域,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的需求与居民消费力量、消费意愿严密相关,经济形势向好时,手机、家电等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市场销售量增加,会带动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产品销量的增长;在专业显示领域,经济上行时,工控、通讯、医疗器械、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内企业的建设投资意愿较强,带动专业显示领域的液晶显示屏和模组销量增加。整体上,随着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国内液晶显示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2、区域性
液晶显示屏和模组制造业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全球液晶产业化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根本集中在东亚,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最具代表性。日本、韩国和大局部台湾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大尺寸TFT液晶面板制造,国内企业以TN/STN屏及模组、TFT模组产品为主。
整个液晶显示模组制造业呈加速向国内转移的趋势,目前,国内液晶显示屏和模组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及珠三角,上述区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产业链。
3、季节性
液晶显示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受国内外节假日因素的影响,销量会消灭肯定幅度的波动。液晶显示行业产品一般具有滚动下单、定单生产、按期交付的特点,节假日因素对行业内企业的全年业绩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八〕行业产业链
1、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前的关系
液晶显示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间依存度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业链中,上游产品包括导电玻璃、偏光片、液晶面板、彩色滤光片、背光源、液晶驱动集成电路〔驱动IC〕、印刷电路板〔PCB〕、触摸屏等;中游产品主要为液晶显示屏和模组;下游产品较为纷杂,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液晶电视等消费电子品及医疗器械、工控仪器仪表等专业类产品。液晶显示行业涉及光学、微电子、化学、物理、机电、材料等多个学科,上下游涉及技术门类较广。
液晶显示行业链根本状况如下:
中小尺寸液晶显示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和医疗器械、工控仪器仪表等专用设备,具有品类规格纷杂、共性化较强、运行
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为应对市场快速变化,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在产业链上
形成高度分工、相互依存的格局。上游原材料中产品技术及工艺技术差异巨大,下游应用产品千差万别,涉及产品技术纷繁简单。因此,在中小尺寸液晶显示产品领域,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关联性不强,技术壁垒较高。同时,由于各自领域的关键设备投资巨大,横向规模扩张比垂直领域整合更具有经济效益。
2、上下游行业进展对行业的影响
液晶显示行业上游企业专业化分工清楚,相互协作,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供给链治理体系,与上游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和亲热的信息沟通,准时了解上游材料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波动状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
液晶显示行业下游主要市场经过充分竞争后,品牌集中度较高,大型厂商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下游产品种类多、差异大,因此,下游客户对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生产企业的选购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特点,要求供给商有肯定研发力量并保持稳定的生产治理团队,满足其在产品规格、运行性能、供货时间、商务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在正式合作前,下游客户选择供给商会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长期的技术沟通,选定后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轻易更换。上下游行业与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生产行业的关系,打算了当上下游行业进展
较好时,会极大促进液晶显示模组生产行业的进展,为其供给原材料或市场需求方面的支持。
〔九〕行业技术
1、TN/STN屏及模组技术特点及进展趋势
TN/STN屏及模组核心技术包括清洗技术、图形制作技术、取向制作技术、空盒制作技术、液晶注入技术、COG邦定技术、防腐蚀技术、静电防护技术等。经过几十年的进展,TN/STN产品的技术已根本成熟。当前行业的技术特点表现为产品的规模周密制造,为客户供给大批量、高全都性、高牢靠性的产品。将来TN/STN液晶显示行业的产品与技术的进展方向主要有:
提高驱动路数,改善显示效果
STN产品的驱动路数直接影响产品的显示容量,在当前消费者对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STN产品的驱动路数和显示区分率,对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
提高响应速度,满足动画要求
早期的液晶显示的缺点是响应速度慢,在显示动态影像时会消灭拖尾现象,影响了需要动态显示的液晶显示器件的推广。随着消费者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响应速度越来越重视,更快响应速度的液晶分子和更小盒间隙的研发成为技术进展方向。
拓宽使用温度范围,提高牢靠性
当前数字化显示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产品使用的环境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