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人口与农业发展》课件.pptx
文件大小:341.02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6.38千字
文档摘要

二、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演讲人

01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02总结与展望:在人口与农业的“共生圈”中寻找可持续之路目录

2025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人口与农业发展》课件

一、课程导入:当人口第一大国的“农业考卷”铺展在恒河平原上

各位同学,2023年的一则新闻曾引发全球关注——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数据,印度以约14.286亿的人口数量,正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恒河的石子,在我们的地理学习中激起层层涟漪:当这片仅占全球2.4%陆地面积的土地承载着近18%的世界人口时,它的农业如何支撑庞大的吃饭需求?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之间,又藏着怎样的相互作用?今天,我们就沿着恒河的脉络,从人口与农业的双重视角,走进印度的“生存与发展”故事。

(过渡:要理解印度人口与农业的关系,首先需要清晰把握印度人口的现状与特征——这是一切分析的起点。)

01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

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2.1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从“稳定”到“加速”的百年变迁

如果我们把印度人口增长的百年数据绘成曲线,会看到一条从平缓到陡峭的“J型”上升线:

?1901-1951年:低速稳定增长期:受殖民统治、医疗条件落后等因素影响,百年间人口仅从2.38亿增至3.61亿,年均增长率不足0.5%。我曾在印度国家档案馆见过1920年代的人口统计册,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大量因霍乱、天花死亡的案例,这正是人口增长缓慢的直接注脚。

?1951-2001年:高速增长期:独立后医疗水平提升(如疟疾防治覆盖率从1950年的不足10%提升至1970年的80%)、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年均增长率跃升至2.1%,2001年突破10亿大关。

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2001年至今:增速放缓但总量持续攀升:尽管总和生育率从2001年的3.1降至2023年的2.0(接近更替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新增约1500万人——相当于每年“长出”一个北京市的人口。

2.2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密如蛛网”的恒河平原与“地广人稀”的德干高原

印度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差异,这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1)恒河平原:人口密度的“峰值区”:面积仅占印度国土15%的恒河平原,承载了全国45%的人口,部分区域(如北方邦的戈勒克布尔)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形成的“冲积土”有机质含量高)、灌溉便利(印度河-恒河平原灌溉系统覆盖面积占全国40%),是天然的“人口磁铁”。

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2)德干高原:人口密度的“低值区”:高原大部分地区为黑棉土(保水性差)和红壤(肥力较低),加上年均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部分区域仅500毫米),人口密度多在200人/平方公里以下。我曾在高原南部的卡纳塔克邦农村走访,当地农民告诉我:“这里种玉米要靠天吃饭,雨季晚来半个月,收成就少一半。”(3)沿海平原:新兴的人口聚集带:孟买、金奈等港口城市依托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了“城市-郊区-卫星镇”的人口聚集圈。以孟买为例,都会区人口从1951年的290万增至2023年的2100万,“人口向城市流动”成为新趋势。

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2.3人口结构的现实挑战:当“年轻红利”与“抚养压力”并存

印度人口结构有两个鲜明特征,既蕴含潜力,也暗藏挑战:

?年龄结构:“金字塔”的活力与压力:印度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约67%(中国为63%),中位年龄仅28岁(中国38岁),被称为“全球最年轻的大国”。这为制造业、服务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班加罗尔的IT园区里,25岁以下程序员占比超过60%,正是这种“年龄优势”的体现。但另一方面,0-14岁人口占比仍达26%(中国17%),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抚养26名儿童,“儿童抚养比”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印度人口现状与特征:在增长曲线中寻找发展密码?性别结构:“失衡的天平”:印度男女比例约为108:100(全球平均101:100),部分邦(如哈里亚纳邦)甚至低至877:1000。这与“重男轻女”观念、选择性堕胎等问题相关,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导致部分地区适婚男性“娶妻难”——我在拉贾斯坦邦调研时,一位村长老汉感叹:“我们村30岁以上未婚男子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