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资源:上帝馈赠的“百宝箱”演讲人
自然资源:上帝馈赠的“百宝箱”01工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到“结构转型”的探索02资源与工业的“共生与博弈”03目录
2025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自然资源与工业课件
开篇:从“冰与火”的国度说起
站在教室的地球仪前,我总爱用指尖轻轻拨转球体,当那片横跨欧亚大陆的深绿色区域缓缓停在眼前时,总能听见学生们小声惊叹:“俄罗斯真大!”是的,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不仅以1709.8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震撼着我们,更以“世界加油站”“资源宝库”的称号,在全球资源与工业版图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我们将沿着乌拉尔山脉的走向,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油气田到莫斯科郊外的工业区,一起揭开俄罗斯“自然资源与工业”的神秘面纱。
01自然资源:上帝馈赠的“百宝箱”
1种类之全:覆盖地球资源的“全景图”去年暑期,我随地理考察团走访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自然资源博物馆里,讲解员指着满墙的矿石标本说:“这里展示的只是我们资源种类的十分之一。”这句话绝非夸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堪称“自然界的百科全书”。?能源资源:石油探明储量约1078亿桶(占全球13%),居世界第六;天然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26%),稳居世界第一;煤炭储量1570亿吨(占全球15%),库兹巴斯、伯朝拉等煤田的优质焦煤,是钢铁工业的“血液”。?矿产资源:铁矿石储量650亿吨(全球30%),库尔斯克磁异常区的铁矿平均品位达45%;镍储量730万吨(全球22%),诺里尔斯克的镍矿伴生铜、铂族金属,堪称“金属聚宝盆”;黄金储量超1.5万吨(全球12%),马加丹州的砂金矿床曾吸引无数“淘金客”。
1种类之全:覆盖地球资源的“全景图”?森林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15万平方公里(占全球20%),仅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带,木材蓄积量就超过2000亿立方米,樟子松、落叶松的材质,至今仍是国际高端家具的首选。
2分布之广:横跨三大自然带的“资源长廊”当我在叶尼塞河沿岸的直升飞机上俯瞰时,才真正理解“资源分布的跨度”意味着什么——从西部的东欧平原到东部的楚科奇半岛,从北极圈内的苔原带至中纬度的温带草原,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呈现出鲜明的“地带性+集中性”特征。
?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西):以传统工业资源为主。库尔斯克的铁矿、伏尔加-乌拉尔的石油(“第二巴库”)、卡累利阿的云母,支撑着莫斯科、圣彼得堡工业区的早期发展。
?亚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是“资源的主阵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秋明油田(占俄石油产量60%)、萨哈林岛的海上气田、雅库特的金刚石矿(占全球25%),以及贝加尔湖周边的稀有金属矿,构成了俄罗斯资源的“半壁江山”。
?北极地区:近年开发的“新蓝海”。巴伦支海的油气田、摩尔曼斯克沿岸的磷灰石矿,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正从“潜在资源”变为“现实财富”。
3禀赋之优:高丰度与高集中度的“双重优势”在新库兹涅茨克的煤矿,矿工伊万曾向我展示他刚开采的焦煤:“这块煤的发热量超过7000大卡,炼出的焦炭能让高炉多产10%的钢。”俄罗斯资源的“优质性”,正是其工业发展的底气所在。
?单矿种储量大:仅秋明油田的可采储量就达300亿吨,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的10倍;诺里尔斯克的镍矿,单个矿床的储量占全球15%。
?共生矿丰富:乌拉尔山脉的铜镍矿,常伴生铂、钯等贵金属;东西伯利亚的稀土矿,镧、铈等元素的配比极适合工业提取。
?开发条件差异大:欧洲部分资源开发历史久(如顿巴斯煤矿已开采200年),基础设施完善;亚洲部分资源虽丰富,但冻土层厚(东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占比90%)、冬季气温-50℃以下,开采成本是欧洲部分的3-5倍。
02工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到“结构转型”的探索
1历史脉络:资源驱动下的“工业成长史”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工业博物馆”,我曾站在19世纪的蒸汽锤前沉思——俄罗斯工业的每一步,都与资源的开发紧密相连。
?沙皇俄国时期(1861年前):以手工工场为主,仅在乌拉尔地区利用本地铁矿发展冶铁业(1800年生铁产量占全球40%),但技术落后,产品主要用于国内军需。
?苏联时期(1922-1991):是工业“腾飞期”。依托西西伯利亚的油气、库兹巴斯的煤铁,重点发展重工业:1940年钢产量1830万吨(全球第三),1980年石油产量6.03亿吨(全球第一),形成了“资源—能源—重化工”的产业链。
1历史脉络:资源驱动下的“工业成长史”?俄罗斯联邦时期(1991至今):经历“阵痛与转型”。1990年代因经济崩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