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生物与产业课件.pptx
文件大小:282.96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3.88千字
文档摘要

一、课程导入:从“独特生物”到“产业密码”的好奇演讲人

01课程导入:从“独特生物”到“产业密码”的好奇02总结升华:自然与人类的“双向奔赴”目录

2025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生物与产业课件

各位同学、老师们: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南半球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与“坐在矿车上、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作为初中地理“认识国家”单元的重要一课,本节课我们将围绕“澳大利亚的独特生物”与“特色产业”两大核心展开,通过观察现象、探究成因、联系实际,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内在关联。

01课程导入:从“独特生物”到“产业密码”的好奇

课程导入:从“独特生物”到“产业密码”的好奇(展示澳大利亚典型生物与产业场景的组图:跳跃的红袋鼠、憨睡的树袋熊、辽阔的牧羊场、繁忙的铁矿石港口、大堡礁潜水游客……)

“同学们,这些画面中有你们熟悉的元素吗?”——我想,很多同学能立刻喊出“袋鼠”“考拉”的名字;也有同学可能听说过澳大利亚是“羊毛出口大国”或“铁矿石出口强国”。但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如此多“只此一家”的古老生物?这些生物与澳大利亚的产业发展之间,又藏着怎样的“因果密码”?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正式开启今天的学习。

二、核心探究:澳大利亚的生物与产业——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交响

1生物篇:“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演化密码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截至2023年数据,其特有物种占比超过80%: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动物全球独有;金合欢、桉树等植物也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些生物为何如此“特立独行”?我们需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追溯成因。

1生物篇:“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演化密码1.1时空隔离:大陆漂移的“自然实验”(展示“大陆漂移示意图”,标注澳大利亚大陆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的时间节点)

约2亿年前,地球所有大陆连为一体的“泛大陆”开始分裂;约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彻底与其他大陆分离,独自“漂泊”在南半球海洋中。这一分离带来了两个关键影响:

?物种隔离:与其他大陆的物种无法交流,原有生物在封闭环境中独立演化;

?竞争缺失:缺乏大型肉食动物(如老虎、狮子)的威胁,原始物种得以保留。

以鸭嘴兽为例,它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卵生、有蹼足、能分泌毒液的特征,正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活证据”。若澳大利亚未与其他大陆分离,这类原始物种很可能在生存竞争中被更高级的物种取代。

1生物篇:“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演化密码1.2环境稳定:古老生物的“庇护所”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环境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从气候看,虽然中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占比约44%),但东部沿海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等,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从地形看,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的三级阶梯结构,未发生剧烈的板块运动或冰川覆盖(第四纪冰期影响小)。这种“温和而稳定”的环境,让许多古老生物无需大幅改变自身特征即可生存,例如考拉——它们的食谱仅依赖桉树叶(含有毒素,其他动物难以消化),而桉树在澳大利亚的广泛分布,正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补充案例:我曾在纪录片中见过这样的场景——一只考拉抱着桉树枝慢悠悠啃食,旁白说:“这只考拉的祖先,可能在500万年前就以同样的方式生活着。”这种跨越时间的“生存延续”,正是澳大利亚生物独特性的最佳注脚。)

1生物篇:“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演化密码1.3保护现状:从“忽视”到“守护”的反思需要强调的是,澳大利亚的独特生物并非“永远安全”。近20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如引入野兔、狐狸等外来物种,砍伐森林开发牧场),许多特有生物面临生存危机。例如,树袋熊因栖息地减少,已被澳大利亚政府列为“易危物种”;袋狼则在1936年彻底灭绝。这提醒我们:自然的馈赠需要人类的珍惜与保护。

2.2产业篇:“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经济逻辑

澳大利亚的产业发展,始终与自然环境“紧密绑定”。其三大经济支柱——农牧业、工矿业、服务业,无不是对“资源优势”的合理利用与升级。

1生物篇:“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演化密码2.1农牧业:“羊比人多”的生态智慧澳大利亚人口约2600万(2023年数据),但绵羊数量超过7000万只,人均“拥有”2.7只羊。这种“羊比人多”的现象,源于其独特的农牧业条件:

自然基础:①气候:东南部、西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适合牧草生长;②地形:中部大自流盆地(占大陆面积1/5)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了稳定水源;③土地: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