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pptx
文件大小:358.33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4.65千字
文档摘要

一、现象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重挑战”演讲人

现象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重挑战”01解决路径:打破循环的“多维度努力”02关联探究: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03总结与展望:理解“人类—自然”的共生之道04目录

2025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课件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主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作为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半球其他地区和国家”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主题不仅关联着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在正式展开前,我想先请大家回忆:当提到撒哈拉以南非洲时,你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是稀树草原上的角马迁徙?是热情奔放的鼓点与舞蹈?还是新闻里偶尔出现的饥荒报道?这些看似割裂的图景,实则由一条关键线索串联——那就是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接下来,我们将沿着“现象观察—原因分析—关联探究—解决路径”的逻辑链条,逐步揭开这一区域发展困境的全貌。

01现象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重挑战”

现象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重挑战”要理解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让我们从数据与案例出发,先直观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各自的表现。

人口问题:“爆炸式”增长下的发展压力根据联合国人口署2023年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当前总人口约12亿,占全球人口的1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人口自然增长率——2020-2025年平均为2.7%,是全球平均水平(1.05%)的2.6倍。换句话说,这里每35年人口就会翻一番,而欧洲需要200年,亚洲需要100年。

这种“爆炸式”增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年龄结构年轻化:该区域1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40%(全球平均为25%),许多国家如尼日尔,青少年占比甚至高达50%以上。走在肯尼亚的内罗毕街头,你会发现街头玩耍的孩子、校园里的学生几乎占了行人的一半。

2.劳动力抚养比高:由于青少年和儿童占比大,每个劳动力需要抚养1.5-2个非劳动力人口(全球平均为1.2),这意味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支出压力极大。

人口问题:“爆炸式”增长下的发展压力3.城市人口激增:尽管农村仍是人口主体,但受就业机会吸引,拉各斯、约翰内斯堡等大城市正以每年5%的速度“膨胀”。我曾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的贫民窟走访,狭窄的巷子里挤满了临时搭建的铁皮屋,公共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这正是人口快速城市化的缩影。

粮食问题:“饥饿阴影”下的生存危机202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7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占全球饥饿人口的50%以上。这里的“粮食问题”不仅是“不够吃”,更是“长期脆弱”。

具体来看,粮食危机的表现包括:

1.产量与需求失衡:该区域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球的10%,但人口占比达15%,且人口增长速度远超粮食增产速度(近2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仅0.8%)。以玉米为例,南非作为该区域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单产约为中国的60%,而许多国家如布基纳法索,单产不足中国的1/3。

粮食问题:“饥饿阴影”下的生存危机2.依赖传统种植:90%的农民仍采用“刀耕火种”的传统方式,灌溉面积仅占耕地的5%(全球平均为18%),化肥使用量不足全球平均的1/10。我在坦桑尼亚农村见过这样的场景:农民用简单的木犁翻地,靠天等雨,一旦雨季推迟,全年收成就可能颗粒无收。

3.粮食分配不均:尽管部分国家(如科特迪瓦)可可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国内粮食却依赖进口。城市富裕阶层能购买进口食品,而农村贫困家庭则长期以木薯、玉米渣为主食,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

环境问题:“透支自然”后的生态警报当我们在地图上标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问题时,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问题带”:萨赫勒地区的沙漠化正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南侵,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因砍伐以每分钟3个足球场的面积消失,东非大裂谷的湖泊(如图尔卡纳湖)因过度取水水位持续下降……

具体的环境破坏类型包括:

1.土地退化:过度开垦(为扩大耕地)、过度放牧(为增加牲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约65%的耕地面临中度以上退化。我曾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看到,原本肥沃的黑土因水土流失变成了裸露的红壤,农民不得不向更陡峭的山坡要地。

2.生物多样性减少:刚果雨林是全球第二大热带雨林,拥有1万种植物、400种哺乳动物,但近30年森林覆盖率从60%降至45%,大猩猩、森林象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被压缩了70%。

环境问题:“透支自然”后的生态警报3.水资源短缺:尽管非洲拥有全球12%的淡水资源,但分布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