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德育
一、初中音乐鉴赏课德育现状与困境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初中音乐鉴赏课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使命,然而其德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
当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如讲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而忽视了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德育元素。例如,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教师仅关注作品的创作技法,未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其中体现的精神品质,导致学生难以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与道德启示。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体验,使得德育渗透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初中音乐鉴赏课的德育价值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经典音乐作品都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初中音乐鉴赏课中,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与强烈的民族精神。当激昂的旋律响起,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决心,从而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音乐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主题,如诚信、友善、勇敢等。例如,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珍惜他人的付出,培养感恩之心;聆听《爱的奉献》,能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大爱,引导他们树立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提升审美与情感素养
音乐鉴赏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而审美与德育紧密相连。当学生在鉴赏课中欣赏到优美的音乐作品时,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如欣赏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之美、意境之美,从而培养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音乐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学会表达与释放情绪,增强情感的细腻度与丰富度,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而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情感态度正是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
三、初中音乐鉴赏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教师应充分研读音乐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德育价值。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时,除了介绍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应讲述民族音乐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在鉴赏现代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价值观。以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为例,教师不仅要讲解作品的音乐特色,更要介绍创作者阿炳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德育体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课中,增强德育效果。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欣赏《梁祝》时,播放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梁祝二人的爱情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忠贞、勇敢等品质。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值得推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深化对德育内容的认识。
(三)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效果
将音乐鉴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分析其中的德育意义。例如,讨论校园歌曲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友谊观念;分析公益歌曲如何呼吁人们关爱社会、保护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音乐所倡导的道德理念,如在班级活动中演唱励志歌曲,鼓舞同学的士气;在社区服务中用音乐传递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德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与尊重,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时,充满激情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体现出尊重、关爱与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四、初中音乐鉴赏课德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了解音乐鉴赏课中德育的实施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如观察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对音乐的尊重、对他人观点的包容,以及在生活中是否践行了音乐所传达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