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散文赏析.pptx
文件大小:389.87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2.7千字
文档摘要

封面页演讲人

封面页01单元主题:自然?抒情?生命02作业布置04课件设计说明05课堂小结03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散文赏析——触摸自然的温度

01封面页

封面页?背景图:四季交融的自然画面(如春日新芽、夏日雨帘、秋日落叶、冬日暖阳拼接图)01?标题:第一单元散文赏析——触摸自然的温度02?副标题:《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联读03目录页04

02单元主题:自然?抒情?生命

单元主题:自然?抒情?生命ADBC3.文本精读:三篇经典的“自然笔记”4.语言之美:赏析散文的“抒情密码”5.迁移创作:我手写我心2.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单元主题与学习目标?语言建构:品味散文生动、细腻的描写语言,积累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思维提升:分析散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理解“景”与“情”的关联。学习目标(新课标导向):?审美鉴赏:通过联读三篇散文,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独特观察与情感投射,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化传承:感悟经典散文中蕴含的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诗意的生活态度。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内容广:时间、空间、景物的自由转换(如《春》从“盼春”到“绘春”到“赞春”,多角度写春)。

?手法活: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如《雨的四季》既有雨景描写,又有对雨的情感评价)。1.什么是“形散”?1?中心明确:所有内容围绕一个核心情感或主题(如《济南的冬天》“温晴”是线索,表达对济南的喜爱)。

?情感统一: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独特感受(如朱自清对春天“新、美、力”的赞美)。

互动活动:快速浏览三篇课文,用关键词概括每篇“神”(核心情感)。2.什么是“神聚”?2

:文本精读——三篇经典的“自然笔记”模块1:《春》(朱自清)?作者简介: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成员,作品风格清新细腻(配《春》手稿片段图)。

?结构梳理:盼春(总起)→绘春(五幅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赞春(三个比喻:娃娃、姑娘、青年)。

?赏析重点:

?修辞之妙:拟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喻(“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赋予景物生命力。

?感官描写:触觉(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酝酿着青草味儿”)、听觉(“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着”)——立体绘春。

:文本精读——三篇经典的“自然笔记”模块1:《春》(朱自清)?情感升华:结尾三个比喻层层递进,突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

互动设计:小组合作,为“春草图”“春花图”配朗读,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模块2:《济南的冬天》(老舍)

?作者背景:老舍与济南的缘分(曾在济南任教,称济南为“第二故乡”),作品语言“京味儿”与“口语化”。

?核心特点:紧扣“温晴”(与北平的寒、伦敦的暗、热带的毒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赏析重点:

:文本精读——三篇经典的“自然笔记”模块1:《春》(朱自清)?画面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拟人化的温情。

?色彩美:“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夕阳斜照……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素淡而明丽的冬景。

?情感内核:字里行间的“暖”不仅是温度,更是对济南的“爱”(如“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反问传递肯定)。

互动设计:对比北方其他城市的冬天,说说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模块3:《雨的四季》(刘湛秋)

?文体特点:现代抒情散文,语言诗化,富有节奏感(配一段雨景音频:春雨的细密、夏雨的急骤等)。

:文本精读——三篇经典的“自然笔记”模块1:《春》(朱自清)?结构思路:按四季顺序写雨(春:温柔清新→夏:热烈粗犷→秋:沉静成熟→冬:自然平静),结尾总结“雨是美丽的”。

?赏析重点:

?季节特征与情感投射:春雨“驱走冬天,唤醒大地”(希望);夏雨“浇灌大地,热烈而豪放”(活力);秋雨“纯净人的灵魂”(沉淀);冬雨“给世界带来安宁”(温暖)。

?语言风格:诗化表达(“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短句与长句结合(如写夏雨“突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互动设计:选一个季节的雨,用3-5句话仿写,要求融入个人感受。

:语言之美——赏析散文的“抒情密码”1.抓关键词句:

?动词(如《春》“钻”“赶趟儿”)、形容词(《济南的冬天》“温晴”“青黑”)、叠词(《雨的四季》“淋淋沥沥”“淅淅沥沥”)。

?抒情句(如《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雨的四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

2.析修辞与感官:

?比喻、拟人(赋予景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