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任务一探寻生产生活中的模型或原型课件-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66.24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1.62千字
文档摘要

探寻生产生活中的模型或原型

马上行动找一找生产生活中的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特征。一、模型

坦克模型军事沙盘模型飞机模型汽车模型军事模型

人体骨骼模型人体内脏器官模型医学模型

细胞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碳60结构模型结构模型

一、模型(1)模型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1模型

一、模型(2)原型原型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制作的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1模型

2模型的优点一、模型制作成本低、便于修改等设计者一般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

马上行动在设计过程中,模型具有什么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形象表达设计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它是一种实体设计语言,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进行有效技术交流,全面认识设计方案。二、模型的功能

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内二、模型的功能

案例分析“神舟”飞船是我国为载人航天计划自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统。从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首次飞行成功,到2024年4月“神舟十八号”第十三次载人飞行成功,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试验。其中2002年4月,“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是我国首次完全模拟载人状态下进行的飞行试验。“神舟三号”虽然是一艘无人飞船,可它的船舱里安放着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模拟人”。“神舟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

“模拟人”与宇航员形态、结构、质量基本一致,具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以及生理信号设备。用“模拟人”进行试验评估失重环境对人的影响,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案例分析讨论:“神舟三号”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的试验?

由于现代化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资下生产出来的,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计的可靠性。所以一件较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才能投入生产。利用模型替代原型,进行技术试验,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二、模型的功能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大东方号”首航失败“大东方号”这艘被誉为“海上浮城”的大船,在19世纪由英国设计建造,可载客4000人,船长达到690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船。它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运用了所有最先进的动力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与船体的动力需求不匹配,在1959年首航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导致五名船员遇难,一名船员失踪,同时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事后,参与该船设计的工程师从中吸取教训:制造船舶时,一定要制造模型进行试验。他们随后仿造了该船的模型,并将模型置于水槽中进行技术试验。测算出的动力数据与真船所需的动力数据一致,从而帮助分析了首航失败的原因。

案例分析设计过程中模型制作太重要了!“大东方号”正是因为没有在设计过程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进行技术试验,无法通过模拟试验来检测出该船设计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思考: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马上行动找一找下列照片哪些是模型,并分析这些模型的功能和作用?(1)(2)(3)(4)

房间户型模型具体形象地展示了房间的布局,使得客户可以直观地了解户型结构,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1)

木结构建筑模型(1)形象逼真展示实际建筑的构造和功能,使设计对象具体化。(2)帮助分析建筑结构,进行相关的结构强度和抗地震能力等试验,从而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