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件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ppt
文件大小:4.11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3.03千字
文档摘要

2.①青蛙的眼睛很敏锐,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②利用声音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地捕捉到猎物,据此人们发明了雷达。③鱼能在水中自由的上下游动,据此人们发明了潜水艇。④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事物,据此人们发明了夜视镜。⑤某种植物的叶子有许多小齿,鲁班据此发明了锯。3.从保护野生生物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我们要积极宣传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材P70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这幅图主要用来说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分布,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等方面,说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该图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危害度大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区、人口密集区大于人口稀疏区。图中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名称、类型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如下表:序号地区名称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A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过垦、过伐、过牧严重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严重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牧严重C黄淮海平原土壤侵蚀严重暖温带半湿润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D南方低山丘陵区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EF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G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处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教材P71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ABCDEFG自然背景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教材P72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考向提示拓展答题模板应用体验标准答案阅卷展示名师点评章末整合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网络构建区教材详解区内容索引网络构建区1教材详解区2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教材P56思考(上)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减。教材P56思考(下)1.(1)节日里参观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里每天早晨都有好多老人在锻炼身体——提供旅游休闲场所。(2)夏天中午,行走在市区人行道树阴下,感觉凉爽——调节气候。(3)化工厂内及周围栽有大量树木——过滤尘埃、吸收噪声。(4)中午到公园感觉空气清新、神清气爽——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5)近年来,黄河下游河床抬升速度减慢,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缓——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6)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减轻沙尘暴的危害——防风固沙。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森林还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教材P58思考1.我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传统,他们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2.青年学生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材P60思考1.如果你的家乡在草原地区,则一般会有草地的退化现象。这可以从草地数量、种类、载畜量的变化方面表现出来。2.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当地自然条件(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超载放牧、滥垦草原等)两个方面考虑。3.草地的保护方案可以从禁牧、轮牧、舍饲、半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