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什么是《庄子》的特色.docx
文件大小:13.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1.53千字
文档摘要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郭象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一、个性鲜明的浪漫主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文学上的浪漫主义1.创作原则上,侧重从作者的主观世界出发,通过文章中的描写与议论,抒发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创作方法上,常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进行说理或抒情。由以上两点观之,《庄子》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在庄子散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庄子对自我和心灵绝对自由的追寻,而正是在这种追寻中,我们看出庄子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打破常规的论证逻辑

庄子认为他所推崇的大道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在行文中常常摆脱传统的“名实之辩”打破常规的说理方法,采用自己独特论证逻辑。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以《逍遥游》为例,全篇紧紧围绕“什么是逍遥”这一核心的主题思想展开,所有的寓言、论证都是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也就是“神不散”。而在行文过程中,庄子对一切的论据都是信手拈来,根据自己的行文需要对材料进行排列整合。另外,庄子在行文过程中,常常从一个视角直接跳到另外一个视角,从一个论据直接跳到另外一个论据的阐述,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

三、磅礴壮阔的说理气势

正是由于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和打破常规的说理逻辑,是庄子的散文并不是以缜密的说理逻辑取胜,而往往是一磅礴壮阔的说理气势来使读者对自己的道理深信不疑。书中庄子想象奇崛、比喻生动、抒情热烈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与气势磅礴的说理气势。如《逍遥游》一篇中的鲲鹏变化、鹏飞南溟等艺术形象的采用,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大势磅礴的说理气势。

四、复杂强烈的感情色彩

庄子极端鄙视功名利禄、奴颜婢膝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社会现象,却十分推崇那些“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得道真人”。所以在庄子的散文中,他对于那些最新追寻功名利禄的人给予毫不留情的讽刺,而对那些真正能够“逍遥”的人,却给予了无限的赞美。

五、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

虽然庄子推崇“得意忘言”认为“言不尽意”,但是庄子散文的语言,却不是枯燥干别的说理。无论从节奏、韵律、神韵上都是散文中的极致,是庄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庄子散文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即:哲理与诗意相结合。

六、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

《庄子》笔大可包含宇宙,小可触及蜗角,无所不包,庄子往往采用那些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进行说理。这些艺术形象,让读者在大开大合的艺术境界中的感受庄周散文的艺术特点,庄子的艺术形象,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贴切:用鹏飞南溟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比喻“无待”的逍遥,用庖丁解牛来比喻顺其自然的养生道理,用庄周梦蝶比喻物我之辩,这些比喻用气势开阔的故事,来比喻抽象、难以理解的道理。

2.夸张奇崛:想象和夸张并非庄子散文所独有,但却在庄子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两个国家却是在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昆虫鸟兽口吐人言等故事的想象与夸张,都为其散文增色不少。

3.三言结合:“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这样庄子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壮美的艺术形象。在《逍遥游》中,“鲲鹏变化”从整体上看来是“寓言”;而所引用的《齐谐》之言属于“重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便是“卮言”。三言结合的创作方法,即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