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剧本编创;第一节戏剧小品;第一节戏剧小品;文体特征;内容特点;语言特点;戏剧小品的故事要素(以《不差钱》为例);5.第三次行动/反行动:毕福剑发现小沈阳就是自己此行要找的人,让小沈阳明天跟自己去北京上《星光大道》。赵本山一看急了,说自己的孙女就是网上点击率很高的“鸭蛋”,毕福剑大喜,让鸭蛋与小沈阳一起上《星光大道》。(困境-脱离困境)
6.故事结局:主人公的行动目标实现。
;二、根本属性与外在特征的辩证;写作要点;何谓戏剧情境;非戏剧情境VS戏剧情境
——凯脱·戈登的案例;条件的实质:情境三要素;情境的动态系统;总体情境;阶段情境;具体情境;(二)精心设计场面;场面的分类;必须场面;场面1:一干部捂着肚子,哼哼唷唷跑上,急着如厕“方便”,厕所门却被管厕所的老太太锁上。
场面2:干部问老太太为何要关闭公共厕所,老太太解释道,是因为接到上级指示,须保持公共厕所绝对干净,禁止闲人到此拉屎撤尿,以迎接检察团光临指导,不想那干部就是下指示的上级。
场面3:老太太怕他是“伪劣产品”,冒充领导,要干部出示证件,以验明正身,干部却只带有身份证,无法证实自己的领导身份,老太太要他回去开一张证明,并盖上公章。
场面4:干部批评老太太搞形式主义。老太太说今天情况特殊,上级发了紧急通知;干部随口将通知倒背如流,因为这通知就是由他起草签发的;这吓坏了老太太,干部却突然止口跌足,他终于憋不住,自行“方便”了。
场面5:正是下午三点整,检查团来了,干部请老太太到对面???货商店代买替换内裤;老太太大吃一惊,说他随地大小便,赶紧为干部浑身上下喷洒香水。;过渡场面;场面1:歌舞团大院,演员练美声,老乡吆喝“换大米”,互相干扰,演员也唱起了“换大米”。(必须)
场面2:团长上场,演出临时改唱《红高粱》,唱美声的演员无感觉,不够通俗,团长让起找一个破脸盆(必须)
场面3:老乡与团长套近乎,兜换大米(过渡)
场面4:团长敲演员找来的脸皮,让演员往破里唱,演员仍是唱不出破嗓子的感觉。(必须)
场面5:老乡在一旁健壮,经不住用《红高粱》曲调唱起“换大米”,团长让老乡试唱,老乡拿扫把当话筒,大过瘾。(必须)
场面6:团长让老乡登台演出,让演员推车帮老乡换大米。(必须);升华场面;在以上的场面类型中,必须精心设置必须场面,严格控制过渡与升华场面,否则就会显得松散疲沓,缺乏张力。
例如《大米·红高粱》中,必须场面与过渡场面是5:1,没有升华场面。在《姐夫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手拉手》等成功的小品中,全都是必须场面。;十五分钟的小品,有5-6个场面足矣。时间也证明,受欢迎的小品大致由5-6个场面构成。最多不宜超过十个场面。例如:
《吃面条》6个场面
《拍电影》8个场面
《卖羊肉串》5个场面
《超生游击队》5个场面
《主角与配角》9个场面
《红高粱模特队》6个场面;(三)台词语言;写作训练;小品是用来演的,剧本好不好,一演就知道。三个小组通过表演,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小组讨论,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1.冲突要激烈:把人物逼入极端故事情境。
2.动作性要强:“我”要做什么?
3.戏剧性要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