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阅读专题
性格与功成:鸿门宴上论英雄
——《鸿门宴》群文联读
【专题解释】
紧紧围绕性格和事业成败的关系,从三个角度探究英雄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通过比较,探究两位英雄的不同特点;通过扩展阅读,探讨英雄性格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预习任务】
1.细读课文《鸿门宴》,梳理情节发展过程。
2.扩展阅读下列参考文本:
(1)《史记·项羽本纪》自“项籍者,下相人也”至“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史记·高祖本纪》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至“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史记·陈丞相世家》自“项王不能信人”至“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4)评述鸿门宴和项、刘的诗歌、评论、成语若干组。
【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楚汉争霸论英雄
请说出与“汉”有关的词语。PPT列举相关成语。所有这些,都与2200年前的两个人有关。今天,我们用两节课时间,了解这两位对汉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英雄。
二、了解背景:楚汉英雄横空出世
1.了解项羽的历史。
2.教师简述楚汉相争历史。
这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少有大志的项羽,在秦末乱世中横空出世了!公元前209年陈涉起事。前208年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前206年刘邦先入咸阳,项羽挥军西向。于是刘、项二位风云人物会于新丰鸿门,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最著名的宴会开始了。(多媒体展示)
三、考察项羽细节:鸿门宴上谁是英雄?
1.考察项羽在鸿门宴上的细节,填空概括。
无伤告密,项羽大怒。项伯劝说,项羽许诺。刘邦道歉,项羽摊底。项羽留饮,位分尊卑。范增举玦,项羽默然。樊哙闯帐,项羽赞许。(多媒体展示)
2.根据细节,探究项羽的内心。
(1)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既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就是“王关中”也并未背约,项羽为什么勃然大怒?从“怒”字可以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轻信细说,轻率耿直;轻狂自大,不可一世。
(2)项伯劝说,项羽许诺:既然已经传令“飨士卒”,击沛公,为什么项伯一席话,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明确:虚荣:自大的心理得到满足;守义:有功而击之,不义;重亲:重用亲信,信任亲信;反复:会轻易改变决定。
(3)刘邦道歉,项羽摊底:项羽听了刘邦假惺惺的赔礼道歉后,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有人以此赞扬项羽坦荡磊落的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你的看法是什么?
明确:项羽胸襟坦荡,胸无城府;项羽轻视小人,不想保护。
(4)项羽留饮,位分尊卑:从鸿门宴的座位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坐西向东为最尊,次为坐北向南,再次为坐南向北,坐东向西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力量悬殊,性格自大。
(5)范增举玦,项羽默然: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为何项王“默然不应”?
明确:心高气傲,刚愎自用;太看重武力和荣誉,太讲究游戏规则;君王“为人不忍”,不愿乘人之危;刘邦称“臣”谢罪,杀之不“义”。
(6)樊哙闯帐,项羽赞许:樊哙闯营,可谓无礼,为何项羽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食、赐座?
明确:项羽赞其闯帐之勇,叹其声势之壮,感其护主之义,嘉其事理之明。
3.联读相关群文资料,评价项羽性格的两面性。
(1)教师介绍钱钟书的评价。(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第一卷中这样分析项羽:“‘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理学,犁然有当)
(2)学生小组讨论项羽的两面性,发言交流,教师小结,
评价格式如下(多媒体展示):
①志向远大但又政治近视;
②雄才大略而又单纯天真;
③光明正大但又剽悍滑贼;
……
第二课时
一、解读刘邦细节:鸿门宴上谁是英雄?
1.第一组任务。
看看刘邦的两种表情:项伯来访,刘邦大惊;张良追问,沛公默然。这是两种很有意思的表情。揣摩刘邦的心情。明确:惊是因为大军压境,覆巢之下无完卵,形势可危;表情默然说明当时刘邦也许在积极思考应对,也许就是一筹莫展。
2.第二组任务。
听听刘邦的称人和自称:称项伯为“伯”,称项羽为“将军”,称张良为“君”“公”,称自己为“臣”。这里有什么讲究吗?
明确:“伯”有“大哥”之意,俨然一家之人。对项羽四称“将军”,极尽奉承之能事。体现出刘邦工于心计:抬高项羽,拉近项伯,尊重张良,放下身段,委曲求全。
3.第三组任务。
想想刘邦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