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传统到创新:黎英海《夕阳箫鼓》的创作与演奏诠释.docx
文件大小:38.4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2.29万字
文档摘要
从传统到创新:黎英海《夕阳箫鼓》的创作与演奏诠释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夕阳箫鼓》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最初是以琵琶曲的形式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的《闲叙幽音》琵琶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演奏法不断完善,曲名也多次更迭,如《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浔阳曲》等。1925年,经柳尧章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流畅多变的节奏以及质朴委婉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婀娜姿态。此后,《夕阳箫鼓》被改编成多种形式,包括管弦乐曲、钢琴曲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作曲家黎英海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