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礼仪风俗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100题)
1.法家思想主要流行于战国时的()三国。
A、燕
B、赵
C、魏
D、韩
2.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3.《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点明了《大学》的宗旨。
4.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5.“屈伸随时”就是识时务的意思,“屈伸”的本质是求变通久。其中“屈”是为了求变,“伸”是为了通而久。
6.中国人什么时候才吃上炒菜()。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7.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神
E、亲
8.以下哪个是我国古代的光辉著作,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A、《诗经》
B、《山海经》
C、《三国演义》
9.“日晷”又称日规,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A、判断节气
B、沙漏计时
C、日影测时
10.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1.“孟母三迁”的典故中,孟子的母亲最后把家搬到了哪里?
12.“杜少陵”指的是唐代的哪位诗人?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思想家()的名言。
1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出自于()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陌上桑》
D、《十五从军征》
15.“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描述的是名著()的成书过程。
16.西汉平阳公主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谁的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
17.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
A、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共产阶级
18.《周易》从“天道”、“地道”、“鬼神之道”和“人道”四个层面论证了“信”能使人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19.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
20.“首孝弟,次见闻”接句为:()
A、知某数,识某文
B、一而十,十而百
C、谨而信,泛爱众
D、有余力,则学文
21.《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
A、张飞
B、诸葛亮
C、孙权
D、庞统
2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哪首诗?
23.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着装要求。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论语》
C、《三字经》
D、《增广贤文》
24.古代称呼哪个是称呼自己的?()
A、不才
B、足下
25.成都的‘五腔共和”是指()
A、川剧
B、胡琴
C、弹戏
D、昆腔
26.“庄周梦蝶”是()中留下的成语典故。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道德经》
27.成语“大快朵颐”中的“颐”指的是人体的哪一个部位?
28.“伯、仲、叔、季”指的是什么?
29.“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赞颂的是谁?
30.《格萨尔王》史诗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优秀作品?
31.“伯乐一顾”中的伯乐看的是什么()。
A、卖马者
B、牛
C、马
32.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