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2025升级版)
古诗文阅读,读懂是王道。读不懂诗意,再高超的解题技巧也是白搭。读懂诗歌,首先需要一颗细致的心,诗
句不多,一字一句要细细看,认真品。这里总结了“八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结构,看意象,看用典,
看关键词,看选择题。
一、看标题
灵犀一点通
读懂诗歌,从标题入眼。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人点。古人诗歌
标题多直接了当,写出诗的重要信息。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梦李白》、张继《枫桥夜泊》;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重赠乐天》;
③暗含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张籍《秋思》、李绅《悯农》;
④揭示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
⑤表明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
⑥暗示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李华《春行即兴》(借景抒情)。
牛刀一小试
思考:读下面高考试题诗题,分别读出什么信息?
01【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02【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宿千岁庵听泉》
03【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雨后为山亭独卧》
04【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答友人论学》
05【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
06【2022·新高考I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07【2022·新高考ⅡI卷】《送别》
08【2021·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
09【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
参考答案
01【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蕴含信息: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钱逊叔,人名加辈份;③泛舟虹桥,事件,在虹桥泛舟游览。
按题目综合信息,可知是钱逊叔泛舟虹桥时作诗一首,诗人依次按原诗的韵,也和诗一首。古人游览时即兴作诗,
众人和诗,这是一种常见现象。
02【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宿千岁庵听泉》
蕴含信息:诗题通俗易懂,在千岁庵住宿,听泉水声。
03【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雨后为山亭独卧》
蕴含信息:大雨过后,在山中亭子独卧。
04【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答友人论学》
蕴含信息:①表明写作写作缘由或目的(回答友人关于求学方面的问题);②表明诗歌主要内容(论学)。
05【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
蕴含信息:①表明写作时间、地点、对象(湖上、夜晚);②表明诗歌事(晚归);③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借
景抒情)。
06【2022·新高考I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蕴含信息:①表明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人日、南山、应懋之;②表明诗歌事(作者正月初七日约友人应懋
之同往南山报事春)。
07【2022·新高考Ⅱ卷】《送别》
蕴含信息:①表明诗歌事(送别诗);②暗含作品感情基调(表明离别之情)。
08【2021·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
蕴含信息:①表明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写于白居易被贬为江情州司马期间);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是对白
居易的寄言)。
09【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
蕴含信息:①表明诗歌事(教导儿子);②暗含作品感情基调(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二、看作者
灵犀一点通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
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
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一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沉郁顿挫(情感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