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圣超凡之道——菜根谭读后感赏析
1500字
入圣超凡之道——菜根谭读后感赏析1500字:放得功名富贵之
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
杂念;一个人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
贤境界。
读后感:
看到《菜根谭》的这几句话突然想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想
想自己以前的状态是功名我想要,富贵我也想要,如果这两者都能兼
得这是最美妙不过的。心中那种贪得无厌,当然这还都是幻想阶段。
那后面讲道德仁义是啥,根本没想过,也完全是漠不关心。
年少不喜听《好了歌》,觉得不耐烦认为都是消极的,做神仙有
啥好的。现在看看做神仙也没啥不好的。特别是最近这几年经历了身
边亲人的离世,现眼看着其他的亲人瓜分遗产时候的各种丑态。多出
些许的迷茫和厌离感,也会对人性进行更多的反思,我所追求的名闻
利养,真的有那么牢靠吗?然后也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好了歌》中
1
关于功名和金银的两段: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
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
眼闭了。”
再到后来遇见明朝罗洪先写《罗状元十叹无常歌》,“叹无常,叹
无常,一叹无常好凄凉;为名苦,为利忙,用尽机关不久长。争名名
上死,夺利利中亡;利数名场客,临危失主张。”
昊天法印老师也有首诗:
“功名利禄花,总是迷人眼,愈到春夏时,尤忘秋冬寒。”
人生际遇无常之数,不到终局,焉知得失?福祸伏倚,不可言说,
不如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远离颠倒妄想,本分在知足一境。
功名利禄是大家都想要的东西,你要我要大家要,为什么想要,
因为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挤着过独木桥,总会感
觉是好像是拥有了这些资源就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就可以为所欲为,
然后无限制的放大自己的欲望,无限的得到满足,却忘记了“欲壑难
平”,更别提什么是知足,看看贪官便知。
看看历史上由乞丐变皇帝的,由皇子皇孙变乞丐的也不少,有皇
子皇孙自相残杀的也不少,都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权力是个人欲
2
望的无限放大,有我无人,到最后都是自食恶果。
聂云台先生在《保富法》中提到“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
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
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那他眼看着经历了这些会做什么样的
感想呢?那历史多读读些就不会只活在眼下这三五年了。
那再回到功名富贵上,《周易》中有云:“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贵贱大家能看到是屁股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说明大家都盯着功名
富贵这个结果看。读后感·那能成贵贱的因在哪里呢,我们漠不关心。
功名富贵谁也带不走,若是没有德行,你有力气时且硬扛着,年老时
力气不足搬不动了,便是搬着金银砸自己脚。如若观想生时没带着功
名富贵来,死后也带不了功名富贵走,那如何用?给谁用?用到什么
地方?这些都需要思量的。为自己享用?或者为更多人用?自己扛还
是一群人帮着扛?
昊天法印老师常对我们说要:“广结善缘,广种福田,勤修善行,
行念慈悲”。说的再通俗点,就是你眼里有没有别人,心里面有没有
为别人想过,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的是:“我是公敌”,
以自我为中心可不就是这样子吗。
在旧唐书中也曾说“财聚人散,人聚财散”,而人可聚财,聚人
还是聚财,如何选择智者了然于心。
3
这是一些的感悟,“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所追功名财富这
些都是随着福德善根因缘具足和合而来,时移世易,变化迅速。当目
光从功名富贵的结果上稍微移开一些,去看看这些是怎么得来,你就
少了一分俗气,脱俗一分,安心一分。
时时常念知足与感恩,淡泊明志,这是很吉祥的事。“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