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1000字
伤仲永读后感1000字: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
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
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
小利益却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
的利益更重要吗?王安石写这片文章的目的应当不只是这个,还有对
天才的看法。
天才到底是什么?虽说余已过不惑,但偶还是认为这是个说不清
楚的问题。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爱迪生以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
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颜。倘若灵感不光顾,岂不是俺们的汗水
都白流了?还好,姓爱的并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说话,还有个叫爱因斯
坦的,这个爱也说过一句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
话。再思,确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却可能成功。如是,吾心
释然。
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
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
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学是成功里一
1
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们并不是天才,但让我们现在做起,努力、
勤奋地学习,必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天才,顾名思义: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才华的人。天才,当然比普
通人要优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学习,就能成为一个社会难得的人
才。但为什么方仲永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读后感·甚至连普通人
都不如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进步,只是原地踏
步,而别人却都在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最终他只有被超过。天生的
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
育,在好的才能也会被荒废。反之,一个普通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
力,可能也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要得到进步,就应当勤奋地学习。古人说:“业精于勤”.勤学是
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是不经历
勤奋的学习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
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
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作渔灯,他对天才的认识“天
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他们都
并非是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
源与他们的耐心和勤奋。作者:谦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