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书生之苦—《活着之上》读后感1500字.pdf
文件大小:135.0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1.85千字
文档摘要

书生之苦—《活着之上》读后感1500字

书生之苦—《活着之上》读后感1500字:

记得还是刚来佛山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了一本阎

真的《沧浪之水》,那次看得自己为主人公池大为掉了几次眼泪,但

是却道尽了许多文人的窘境。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改变了自己一些文

人的固执,扔掉了许多自己给自己的思想枷锁。后来我还推荐了这本

书给我在重庆学医的同学看,果然,也同样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内心。

自此我就像追海岩的书一样,开始到处找寻阎真的书籍,后来,我看

了他的《曾在天涯》、《因为女人》以及近期的《活着之上》,可谓都是

精品,都能给自己带来认识上的提升。

这本书的主人公聂致远同《沧浪之水》的池大为一样,作为一介

书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可能说是气节和傲气更为贴切。面对有

违书生气节的事情,绝对不可能折腰。聂致远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终读完博士,但生活的窘迫和压力,并没有随着学业的完成而结束,

反而是无穷无尽。如果不是富二代,作为穷苦出生的知识分子,谁也

逃不掉精神生活和世俗活法的“苦劫”。书读得越多,将会“中毒”越

深,文人情怀的烙印将潜移默化地刻得越深越细。但生活总是会源源

不断地传递过来压力,需要去解。比如女朋友她妈提出的婚后安排,

比如为考博而去违心夸教授的作品时领域内权威著作,比如为工作安

1

排而奔波等等。这种物质窘境的破局,对于文人来说,只能通过改变

自己的精神标准来创收,如此一来,新的精神窘境不断出现。

这种“精神窘境”,自己又何尝没有体味呢?毕业的时候,在新

疆那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自然同李超两个人都有一种

“视金钱如粪土”的豪气快意。但后来谈了女朋友之后,自己的想法

就开始多了起来,开始为以后考虑,钱包多次为眼下的花前月下而告

急。当时在哈密桥梁厂办公楼前面那坪地上问自己:我能升官吗?不

可能。能经商吗?不能。也在梁厂承包一个工序干干么?读后感.绝对

不行。当个勤恳的技术员?能,但心里不踏实。那次做抉择的难度远

超过高考填志愿,高考的时候因为无知也就无惧,而今是站在体制的

墙头上,踏出去就永远也进不去了。最后还是文人情怀帮我做了最后

的决定,不能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应该趁年轻出去做一番事业。真正

来到佛山做业务,才发现:生活中根本没有理想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

就算你超凡脱俗、铮铮铁骨,但“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如今很

多青年才俊,面对高攀不起的房价,当年豪言誓死不做房奴,但等他

结婚生子之后,很多窘境由不得他不钻进去。

然而书中前后都提到了曹雪芹,对于这个古代的中国文人,不仅

淡泊了富贵,连名声也淡泊了!高山仰止,他是有资格接受这种景

的,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昭示着理想的价值和意义,纵然极度的贫窘潦

2

倒,也坚守着文人的底线。我想这也是作者阎真的本意和文章的升华,

文人不应该否定这种精神追求,否则终将成为一个弃儿,再也找不到

心灵的家园。

但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又怎么能像圣人那样超越生活经验而活着

呢?我景仰这些古代先贤圣人们,可我没有力量走进他们。销售生涯

改变了自己很多,面对家庭重大困难,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得已放

弃书生之见而去创收。面对业绩就是尊严,接受行业现状,用套路代

替了部分真情。其实很多人都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无师自通。但

这么多年的商场风雨冲刷,也还是没有彻底洗掉自己身上书生的底色。

后来看完《活着之上》,我也就欣然接受了上帝给我刷的那层底色—

书生意气。

这也许就是宿命,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面对生活,就必

须不断地调整、确切地说是降低精神追求的标准去适应。于是,他一

直都不能获得快乐,生活与灵魂,都不能得以舒展,此谓之书生之苦。

作者:陈石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