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国士族的斗争——《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pdf
文件大小:67.3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30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三国士族的斗争——《三国演义》读后

感500字

三国士族的斗争——《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和妈妈看了《三国演义》。小时候,我只能看拼音版和

节选版的,而这次,我决定看原著。我们看了四十二到五十回,都是

关于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曹操夺取荆

州后,向东吴奔来。曹操大军号称百万,而孙刘联军总共只有五万人。

所以,孙吴内部多数人主张投降。可是,最后,孙权决定,联合刘备,

火烧赤壁,把曹军杀得从华容道逃走了。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了,我认为最重要的功臣是诸葛亮。他智

勇双全,能言善辩,通天时,识地利,熟知兵法……一开始,得知曹

操要来攻打东吴,东吴大多数官员都主张投降,诸葛亮首先舌战群儒,

令张昭等东吴文官无话可说,然后智激孙权、周瑜,最终使孙权答应

与刘备联合抗曹,读后感.并封周瑜为大都督,主管联刘抗曹。那么,

如何迎战曹兵?水陆作战最好的武器是箭。诸葛亮向鲁肃要了二十条

船,立上草人开向曹营借箭。不费联军的半分造箭材料,就赢得十万

支箭。吴营在东南面,那时正值冬季,刮的是西北风,周瑜心急吐血,

1

诸葛亮说可以借东风。于是设七星坛为联军借得东风,解了周瑜的燃

眉之急。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说自己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杜甫

《咏怀古迹》里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即使我不

能像诸葛亮那么厉害,我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有用的人。本文作者:

赵涵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