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演讲人:日期:
06实施进程展望目录01战略背景与意义02总体目标与原则03十大关键任务部署04创新实施路径05保障机制建设
01战略背景与意义
国家发展核心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培养教育公平经济转型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信息化与数字化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公平性和包容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国际教育变革趋势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国际化与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35远景目标衔接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推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2035的提出与实施,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教育现代化2035既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又考虑了长远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教育现代化2035将推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教育活力。教育现代化2035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2总体目标与原则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01八大基本理念概述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0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0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优化教育体系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协调发展。04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距。05教育信息化: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06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师待遇。07开放合作: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08
公平优质导向教育机会公平条件公平保障机制公平信息化促进公平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机制,保障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监管,确保教育公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教育差距。
创新协调并重原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育评价创新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协调发展与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03十大关键任务部署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采取特殊政策支持,确保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和保教质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公平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加强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支持一批高校和学科创新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考试招生、教学、管理等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
04创新实施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校园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共享,构建开放、互动、协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保障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