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蛟河市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根据宪法是否有严格的规定以及修改的机关程序,可将宪法分为()。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答案】:B
【解析】宪法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照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可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它具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稳定性较强;柔性宪法则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其制定和修改相对灵活。按照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宪法可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不成文宪法则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中。按照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宪法可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钦定宪法是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民定宪法是由民意机关或者公民公决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则是由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本题中问的是按照宪法有无严格的规定、修改的机关程序进行的分类,所以应是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2、坚和符融登上城楼眺望东晋的军队,看到东晋的军队布阵整齐,将领士兵都精良有锐气;又向北眺望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好像是人的样子,回头对符融说:“这也是强劲的敌人啊,怎么能说他们人少呢?”这一故事发生于()。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该故事描述了坚(苻坚)与符融登上城楼眺望东晋的军队,看到军队布阵整齐,将士精良,又北望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东晋的士兵,由此感叹这是劲敌。此故事体现的是“草木皆兵”这一典故。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最终周武王取得胜利,商朝灭亡,该战役与故事内容无关。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击败秦军,这与题干描述的场景不相符。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役也和故事内容不相关。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一场战役,苻坚在这场战役中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产生了畏惧心理,符合故事描述的情境。所以这一故事发生于淝水之战。
3、事业单位的主要发展取向是()。
A.社会公益
B.政治
C.经济
D.文化
【答案】:A
【解析】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决定了事业单位主要发展取向是社会公益,它不是以政治为主要目的,虽然在发展中可能会对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主要发展取向。所以该题答案是社会公益。
4、法律原则是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具有抽象性;法律规则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切规则,具有具体性。下列属于法律规则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规定任何机关不得强迫当事人证明自己有罪
C.国家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D.民事领域贯彻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定义来判断各选项属于哪种类型。法律原则是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具有抽象性;法律规则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切规则,具有具体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理念和指导原则,它较为抽象地表达了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要求,并不针对具体的行为或活动作出明确的命令、允许或禁止规定,属于法律原则。“法律规定任何机关不得强迫当事人证明自己有罪”,明确地对国家机关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特定行为的明确规则,符合法律规则的定义,具有很强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是国家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宏观指导政策,是对刑事司法活动的一种原则性指引,比较抽象,并非针对具体行为的规则表述,属于法律原则。“民事领域贯彻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是民事活动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比较抽象,用于指导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属于法律原则。综上,属于法律规则的是“法律规定任何机关不得强迫当事人证明自己有罪”。
5、我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该条款包含的教育法律救济的方式有()。
A.行政、诉讼
B.仲裁、调解
C.行政、仲裁
D.诉讼、调解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