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以下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生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工作人员本人签字的聘用合同
B.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都应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委托他人代签聘用合同,必须有书面委托书
D.判断聘用合同是否生效的外在形式是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是否已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
【答案】:A
【解析】聘用合同生效要求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都应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若工作人员委托他人代签,必须有书面委托书,且判断聘用合同是否生效的外在形式就是双方是否已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仅工作人员本人签字,缺少事业单位签字或盖章,这样的聘用合同不能生效,所以说法不正确的是只有工作人员本人签字的聘用合同。
2、为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应()减少管理层次。
A.尽可能地
B.不断地
C.随机地
D.按任务要求
【答案】:A
【解析】为了达到管理有效,需要减少管理层次,其目的是使管理更加高效、灵活和顺畅。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精简管理架构,避免过多的层级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地减少管理层次可能会过度精简,破坏管理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导致管理失控。随机地减少管理层次没有遵循科学的原则,会使管理体系混乱,无法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按任务要求减少管理层次不够全面,没有体现出减少管理层次对管理有效性的积极意义。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而进行的工作,它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没有直接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但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标志。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
4、下列不属于报告特点的是()。
A.属于上行文
B.写在事情发生之前
C.拟写发文后,不需要等上级机关的回复
D.可以不在文中提出要求
【答案】:B
【解析】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属于上行文。报告一般是在事情发生后或进行中撰写,用于向上级汇报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写在事情发生之前。报告是陈述性公文,拟写发文后,不需要等上级机关的回复,并且可以不在文中提出要求。所以不属于报告特点的是写在事情发生之前。
5、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某大学借用教室,行文应用()。
A.请示
B.通知
C.申请
D.函
【答案】:D
【解析】在公文写作里,不同文种有不同适用范围。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申请并非法定公文文种;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某市人社局与某大学是不相隶属的两个单位,人社局向大学借用教室属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所以应该用函行文。
6、下列公文标题书写无误的是
A.《XX市关于精神文明单位十项达标评比标准》
B.《关于石油化工厂增设土建附属工程的请示报告》
C.《XX县关于粮食问题的请示》
D.《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答案】:D
【解析】首先来看第一个标题,它只是列出了评比标准,不属于正式公文标题规范的“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格式,缺少文种,所以书写有误。第二个标题中,“请示”和“报告”是两种不同的文种,不能混用,一个标题里不能同时出现这两个文种,所以这个标题书写有误。第三个标题虽然符合“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结构,但“粮食问题”表述过于宽泛,事由不够明确具体,不符合公文标题准确、清晰的要求,所以书写有误。最后一个标题,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