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前3s”、“最后3s”、“第3s末”、“第3s内”这些说法中,分别指的是时间间隔还是时刻?()
A.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时刻、时刻
B.时刻、时刻、时间间隔、时间间隔
C.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时刻、时间间隔
D.时间间隔、时刻、时刻、时间间隔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时间间隔和时刻概念的理解。“前3s”和“最后3s”是一段时间范围,属于时间间隔。“第3s末”是一个瞬间,为时刻。“第3s内”指从第3秒初到第3秒末这1秒的时间,是时间间隔。所以答案选C。
2、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光学知识中,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雨进了水后,它能会聚太阳光。当会聚的光线强度足够大时,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选项A符合这一原理,B中凸透镜对光不是发散作用,C、D中凹透镜对光也不是会聚作用,所以答案是A。
3、元电荷电量是任何带电体电量的()
A.最大公倍数
B.最小公倍数
C.最大公约数
D.最小公约数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元电荷电量与带电体电量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所以元电荷电量是任何带电体电量的最小公约数。选项A、B是关于公倍数的表述,与本题无关;选项C最大公约数的说法错误。综上,答案选D。
4、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和5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大为10N
B.可能为1N
C.可能为15N
D.最小为2N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共点力的合力范围。两个共点力合成时,合力大小范围在两力之差到两力之和之间。3N和5N的力,合力范围是2N到8N。所以最小为2N,最大为8N,选项D正确。A选项10N、B选项1N、C选项15N均超出合力范围。
5、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接触、感应等,那么物体带电的原因是()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电荷的转移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体带电的本质原因。在物理学中,物体带电是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摩擦、接触、感应等带电方式,其根本都是电荷的转移。A、B、C选项只是具体的带电方式,而电荷的转移才是物体带电的真正原因,所以答案选D。
6、下列过程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A.向上垫起的排球
B.抛出后的铁饼在落地前
C.正在下落的篮球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知识。在向上垫起排球的过程中,排球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实现了动能向重力势能的转化。B选项铁饼落地前,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C选项篮球下落,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选项苹果落下,也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答案选A。
7、两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静止的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依次穿过两木块,子弹受木块阻力恒为,则在子弹穿过两木块的过程()
A.子弹穿过第一个木块的动量变化较大
B.子弹穿过第二个木块的动量变化较大
C.子弹穿过第一个木块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较大
D.子弹穿过第二个木块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较大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动量变化和内能产生的知识。子弹受阻力恒为f,依次穿过两木块。穿过第二个木块时速度变小,经历时间长,冲量更大,所以动量变化较大。子弹与木块摩擦生热,相对位移越大,产生内能越大,穿过第一个木块相对位移小,所以穿过第二个木块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较大。综上,答案选B。
8、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A.180V
B.220V
C.300V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