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准在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正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到当前阶段,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已经无法与计算机分割开来,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渴求也已经达到了一种顶峰状态。在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要注意跟随时代进步不断进行教学思路的转变,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所掌握技能在实用性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基于此,文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以及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引言
计算机在越来越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随着其在社会各个生产行业中的日渐普及,让整个社会的运转都加速了不少,并且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大幅降低,对社会进步有着极强的促进通。在进行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该给予学生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其相应课程进行优化构建,从而帮助整个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一.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
对于高等院校的相应课程来讲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除了相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于能够在实际工作之后可以熟练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并对计算机的相关应用有更多的了解。在实际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力求学生基础的牢固性,要稳扎稳打,避免急功近利。
(一)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不强
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是有一些弱势存在的,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初高中学习过程中与计算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日常学习过程中也多是采用传统学习方式。故而在实际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都是不够熟练的,尤其是很多計算机的功能键,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等,学生根本就不熟悉,因此对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会非常慢[1]。就拿最简单的计算机打字以及Word排版等操作来讲,很多学生都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相关操作,这对于计算机的进一步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阻碍。
(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得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会反复地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操作以及各种办公软件的应用方面做文章,虽然说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计算机相关知识可能已经足够他们去运用,但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也很可能停留在机械的使用阶段,一旦发生一些实际运用中的变化,学生很可能就无法灵活运用。还有的高校可能会开设一些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将计算机语言理论与相应的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够合理
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过程一步步进行操作的模式,甚至有的教师会直接控制学生的电脑向学生演示如何去进行操作,最终由学生自己进行根据教师的演示来进行反复练习[2]。这之间学生其实是比较缺少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的,尤其是对于理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甚至可能连教师演示的速度都跟不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最终只会觉得计算机基础课程越来越枯燥,难懂。
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借助于分层教学的方式
当前大学院校中有些学生在计算机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而有的学生还处于计算机小白阶段,针对这种学生基础存在差异的状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在学生入学之后可以对其计算机能力进行一个摸底测试,在测试结束之后将学生按照其当前计算机能力的强弱程度分为不同的班级。再根据不同班级当前的计算机知识状况为其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讲解速度。毫无基础的学生自然是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引入,在讲述速度上可能更慢一些,而基础牢固的学生则可以学习更深层的计算机知识,并开始进行独立的操作锻炼,在讲解速度上也可以更快一些。而在基础班学习的学生经过测试合格之后可以转入提升班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二)将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得更合理一些
大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划分成包含不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模块,比如说某一模块是专门讲述办公软件相关知识的,某一模块是讲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的。在这些大的计算机知识模块的下一层级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比如是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等[3]。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相关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大的计算机模块知识,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所包含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再进行更细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