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中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内容。学生将学习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形如(a+
2.内容解析
多项式乘法是整式乘法的核心环节,建立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基础上。通过几何模型(如长方形面积分割)和代数推理(分配律推广),学生理解多项式相乘的本质是“逐项相乘,再合并同类项”。这一法则在解决代数式化简、方程求解及实际应用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代数运算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抽象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2)经历法则的探究、证明和应用过程,掌握运算步骤,形成规范代数表达能力。
(3)运用法则解决化简求值、解方程及实际应用问题,提升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目标解析
学生需从“长方形扩建”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模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多项式乘法的几何意义;通过逐步推导法则,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因式分解的逆运算提供基础;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强化运算准确性和策略选择能力,形成代数思维习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符号运算易错:学生易漏乘项(如忽略交叉项an或bm)或合并同类项时出错。
几何模型理解偏差:部分学生难以将图形分割与代数式展开建立联系。
复杂表达式畏难:面对多层括号或高次多项式时,学生可能缺乏清晰的展开策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1一块长方形菜地原长为a米,宽为m米。现长增加b米,宽增加n米,扩建后总面积如何表示?
问题2能否将扩建后的菜地分割为几个小长方形?尝试用不同方法表示总面积。
问题3根据两种方法的结果,你能猜想(a+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驱动思考,引导学生用“整体法”(长×宽)和“分割法”(四小块面积和)两种策略解决问题,自然引出多项式乘法法则,培养几何直观与代数抽象能力,对应目标(1)。
(二)合作探究1
探究1计算(a
方法一:整体看作长(a+b)、宽
方法二:分割为四块(如图),面积总和=am+
结论:(a
追问:若用分配律(a
(三)巩固练习1
计算(x
解:x
计算(2y
解:2y
(四)合作探究2
探究2计算(x
步骤:x
规律: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两常数项之和,常数项=两常数项之积。
探究3证明法则普适性:
设多项式A=a1
则A?B=a
设计意图:
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具体例子归纳公式特征,再通过代数推理验证法则普适性,强化逻辑思维,对应目标(2)。
(五)典例分析
例1(教材例4)计算:
(1)(?
解:
(?
(2)(
解:
y
关键点:逐项相乘时注意符号,同类项合并需彻底。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规范步骤,强调符号处理和合并技巧,突破运算难点,对应目标(2)(3)。
(六)巩固练习
基础题:(
实际应用:长方体长a+1,宽a,高3,体积
综合题:先化简再求值:(x?4)(x
解:
(
代入x=?2
设计意图:
分层练习巩固运算技能,融入几何背景和代数求值,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对应目标(3)。
(七)归纳总结
核心知识
注意事项
典型例子
法则:逐项相乘,积相加
不漏乘、不错符号
(
特殊形式:(
一次项系数为a
x
应用:面积问题、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长方体体积计算
(八)感受中考
(2023重庆)计算:(
解:2x
(2024安徽)若(x?3
解:左边展开得x2+(k?3)x?3k,对比系数:
(2023河南)化简:(
解:
(
(2024江苏)全球年碳排放量约3.68×106
解:
吨
3.68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九)小结梳理
知识模块
关联点
单项式×多项式
多项式乘法的基础
多项式×多项式
分配律的推广,逐项相乘
实际应用(面积等)
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
(十)布置作业
必做题:
教材练习:计算(
习题8.2第4题(5):3
选做题:
探索规律:计算下列各式并总结结果特征:
(x+1)(x+
拓展思考:若(x+p)(x+q)=
五、教学反思
(课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