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8.9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1.85千字
文档摘要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中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内容。学生将学习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形如(a+

2.内容解析

多项式乘法是整式乘法的核心环节,建立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基础上。通过几何模型(如长方形面积分割)和代数推理(分配律推广),学生理解多项式相乘的本质是“逐项相乘,再合并同类项”。这一法则在解决代数式化简、方程求解及实际应用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代数运算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抽象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2)经历法则的探究、证明和应用过程,掌握运算步骤,形成规范代数表达能力。

(3)运用法则解决化简求值、解方程及实际应用问题,提升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目标解析

学生需从“长方形扩建”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模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多项式乘法的几何意义;通过逐步推导法则,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因式分解的逆运算提供基础;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强化运算准确性和策略选择能力,形成代数思维习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符号运算易错:学生易漏乘项(如忽略交叉项an或bm)或合并同类项时出错。

几何模型理解偏差:部分学生难以将图形分割与代数式展开建立联系。

复杂表达式畏难:面对多层括号或高次多项式时,学生可能缺乏清晰的展开策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1一块长方形菜地原长为a米,宽为m米。现长增加b米,宽增加n米,扩建后总面积如何表示?

问题2能否将扩建后的菜地分割为几个小长方形?尝试用不同方法表示总面积。

问题3根据两种方法的结果,你能猜想(a+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实例驱动思考,引导学生用“整体法”(长×宽)和“分割法”(四小块面积和)两种策略解决问题,自然引出多项式乘法法则,培养几何直观与代数抽象能力,对应目标(1)。

(二)合作探究1

探究1计算(a

方法一:整体看作长(a+b)、宽

方法二:分割为四块(如图),面积总和=am+

结论:(a

追问:若用分配律(a

(三)巩固练习1

计算(x

解:x

计算(2y

解:2y

(四)合作探究2

探究2计算(x

步骤:x

规律: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两常数项之和,常数项=两常数项之积。

探究3证明法则普适性:

设多项式A=a1

则A?B=a

设计意图:

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具体例子归纳公式特征,再通过代数推理验证法则普适性,强化逻辑思维,对应目标(2)。

(五)典例分析

例1(教材例4)计算:

(1)(?

解:

(?

(2)(

解:

y

关键点:逐项相乘时注意符号,同类项合并需彻底。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规范步骤,强调符号处理和合并技巧,突破运算难点,对应目标(2)(3)。

(六)巩固练习

基础题:(

实际应用:长方体长a+1,宽a,高3,体积

综合题:先化简再求值:(x?4)(x

解:

(

代入x=?2

设计意图:

分层练习巩固运算技能,融入几何背景和代数求值,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对应目标(3)。

(七)归纳总结

核心知识

注意事项

典型例子

法则:逐项相乘,积相加

不漏乘、不错符号

(

特殊形式:(

一次项系数为a

x

应用:面积问题、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长方体体积计算

(八)感受中考

(2023重庆)计算:(

解:2x

(2024安徽)若(x?3

解:左边展开得x2+(k?3)x?3k,对比系数:

(2023河南)化简:(

解:

(

(2024江苏)全球年碳排放量约3.68×106

解:

3.68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九)小结梳理

知识模块

关联点

单项式×多项式

多项式乘法的基础

多项式×多项式

分配律的推广,逐项相乘

实际应用(面积等)

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

(十)布置作业

必做题:

教材练习:计算(

习题8.2第4题(5):3

选做题:

探索规律:计算下列各式并总结结果特征:

(x+1)(x+

拓展思考:若(x+p)(x+q)=

五、教学反思

(课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