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学:根据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林木基因资源:所研究的林木群体包括的全部基因或者他们的载体
设施保存:利用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者器官,从而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异地保存:将需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在原生存地点之外的做法
引种: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
家系:由一个植株通过有性繁殖方法繁殖出来的所有植株
种源试验: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
遗传增益: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优树: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环境条件下,在生长量、木材质量、等性状上远远超过在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树木。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明遗传品质优良的优树
选择响应: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与入选亲本平均值的差
杂交:通常指不同树种、或者同一树种不同小种、品种或者类型间的交配
无性繁殖: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者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的新植株
种子园:由优树建立的以生产高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无性系种子园:由优良无性系建立的以生产高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实生苗种子园:用实生苗做材料建立的种子园
遗传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形繁殖后代或者有性繁殖后代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遗传测定。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有性繁殖成子代后,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子代测定
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划分成若干内部环境条件一致的小地块,将试验处理在每个小区内都做一次试验,在每个区组内各个处理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简答题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优点:选育潜力大;容易无性繁殖。
缺点:树体高大;生命周期长。
2、树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种间变异,种源变异,林分变异,个体变异,个体内变异
3、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引种要结合种源和优树的选择
2)要选多种立地条件类型作试验
3)配合引种进行杂交
4)适当的繁殖方式
5)农业技术措施
4、种源试验方法(主要步骤)
1)采种点(种源)的确定
2)选择采种林分和采种母树、进行采种
3)苗圃试验
4)造林试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5、用材树种优树选择方,要求答出每种方法的大致定义
1)对比树法,分为优势木对比法和小标准地法;
2)绝对值法:分为生长过程表法和回归线法
6、优势木对比法选择优树的概念和类型(详细解释)
优势木比树法:将候选树与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3-5株优势木对比而选择优树的方法,适用于同龄林。
7、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增益的大小与遗传力的平方根、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变异系数的乘积有关。这三个因素的值愈大,改良效果愈好。遗传力的大小取决于试验条件,更受选择性状所决定;选择强度可通过增大选择差,或减小入选率来提高,性状的变异幅度只有通过扩大选择面,创造遗传变异等办法来达到。
8、插条幼化的方法
1)反复修剪法。借反复修剪并矮化树干,使树干维持年育阶段的生理状况。
2)根萌条法。树木的各个部位均处于个体发育的不同价段,村干基部属年育阶段,愈往上部,发育阶段愈老。
3)嫁接或描穗复壮法。通过把老龄接穗嫁接到幼龄砧木(如欧洲云杉,红杉)或从少数老龄长根插条上再取按德(如欧洲云杉)都打提高生根的作用。
4)通过组织培养来复壮。从理论上讲,再生植株是经脱分化形成的植株,解除了个体发育的历史,发育阶段年青,从这类植株上取材,应生根容易。
9、种子园一般划分为几个区,各起什么作用?
优树收集区:收集优树资源
生产区:生产优良种子,供生产使用;
子代测定区:对优树进行遗传测定。
10、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内容
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花粉管理,去劣疏伐
11、树木遗传测定的作用
1)对入选亲本的遗传品质进行评价;
2)估计遗传参数;
3)作为下代选择的基本群体。
12、无性系造林的注意事项
1)无性系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增益小,太少多样性小,易遭受重大自然灾害。
2)无性系配置方式:随即混栽和块状混栽两种方式,其中后者较好。
13、在树木交配设计中,用文字和图形来说明测交系交配、双列交配和巢式交配的区别。
测交系交配:一组亲本与另一组亲本进行交配,每组亲本内不交配;
双列交配:一组亲本内进行所有可能的交配,包括自交
巢式交配:父本、母本各设置一组,一个母本与若干父本交配,一个父本只能与一个母本交配。
14、试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重复:一个处理在实验中作2次以上试验
随机化:处理在全部试验过程中排列的次序是随机的。
局部控制:将试验地划分成若干内部条件一致的地块,从而达到减小试验误差的目的。
三、论述题
1、详细说明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