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哲学史教程课件.pptx
文件大小:8.9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哲学史教程课件有限公司汇报人:xx

目录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起源第二章先秦哲学的发展第四章宋明理学的兴起第三章汉代至魏晋哲学第六章当代中国哲学的探索第五章近现代哲学的变革

中国哲学的起源第一章

古代神话与哲学古代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初步理解。神话中的宇宙观诸如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对善恶、正义与责任的哲学思考。神话与道德观念对山川、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神话化,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哲学思考。神话中的自然崇拜

儒家思想的萌芽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奠定儒家伦理基础西周思想基础孟子发扬“仁政”,荀子提出“性本恶”,丰富儒学内涵儒学初步发展孔子主张“仁”,重视礼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学

道家哲学的形成《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阐述了“道”与“德”的概念,影响深远。老子的《道德经》道家哲学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道家与自然的和谐庄子提出“齐物论”,强调万物相对性,对后世道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的相对主义010203

先秦哲学的发展第二章

儒家学派的演变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强调道德教育和仁爱,奠定了儒家教育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以仁爱治国,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孟子的仁政理念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礼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化和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荀子的礼法思想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流派,如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多元发展。儒家学派的分裂

道家思想的深化《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阐述了“道”与“德”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道德经》的哲学内涵01庄子通过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深化了道家的哲学理念。庄子对自由精神的追求02列子提出“齐物论”,认为万物相对,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为道家思想增添了新维度。列子的相对主义观点03

墨家与法家的兴起墨子提出兼爱与非攻,主张平等的爱和反对无谓的战争,反映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01法家代表人物如韩非子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强化中央集权。02墨家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简化丧葬仪式,以减轻人民负担。03法家认为治国不仅需要法律,还需要运用权术和掌握权力,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和国家的稳定。04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思想墨家的节用与节葬法家的术治与势治

汉代至魏晋哲学第三章

汉代儒家的官方地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汉代设立太学,专门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官员,儒学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设立太学传授儒学自汉代起,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影响了中国千年的教育和选拔制度。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魏晋玄学的兴起01魏晋时期,士人阶层兴起清谈之风,讨论玄学问题,如“有无之辩”,推动了玄学的发展。02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团体,他们倡导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对玄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03王弼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贵无论”,强调“无”是万物的根本,对后世哲学有重要影响。玄学与清谈的兴起竹林七贤的影响力王弼的哲学贡献

佛教哲学的传入佛教的初传汉明帝梦见金人后,派遣使者西行求法,佛教由此传入中国,开启了汉代至魏晋的佛教哲学发展。0102译经与传播东汉末年,安世高、支谦等译经大师开始翻译佛经,促进了佛教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理解。03佛教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魏晋时期,佛教与道家、儒家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的兴起第四章

宋代理学的形成北宋时期,儒学经历复兴,周敦颐、张载等人提出新的宇宙观和人性论,为理学奠定基础。儒学的复兴与转型朱熹集大成,提出“理一分殊”,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构建了完整的理学体系。朱熹的理学体系程颢、程颐兄弟提出“理”为万物本原,强调“格物致知”,对后世理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程兄弟的理学思想

明代心学的发展心学推动了教育改革,如王阳明弟子王艮创立泰州学派,强调教育普及和平等。明代心学强调实践,王阳明在军事和政治上实践其心学理念,如平定宁王之乱。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内心良知的重要性,对后世影响深远。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心学与政治实践心学的教育影响

理学与心学的辩论理学强调“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世界。理学的宇宙观理学倡导遵循传统礼教,而心学更注重个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在修养。理学与心学的实践差异心学则认为“心”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强调内心体验和直觉的重要性。心学的主体性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体现了理学与心学在认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根本分歧。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辩论

近现代哲学的变革第五章

西学东渐的影响科学方法的引入01近现代中国哲学变革中,西方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