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探源与析理:孟子人性论的多维审视与现代省思.docx
文件大小:49.43 K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3.16万字
文档摘要
探源与析理:孟子人性论的多维审视与现代省思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儒家思想的庞大体系中,孟子人性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儒家哲学的基石之一。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变革频繁的时代,诸侯纷争不断,礼崩乐坏,传统的道德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就具备“四端”之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萌芽,这一观点为儒家的道德学说提供了人性论的基础。
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到孟子的“性善论”,儒家对于人性的探讨不断深入。孟子继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