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一、质量审核概念质量审核的内涵第一,审核是一个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第二,强调审核证据的必要性,应确定获取审核证据的方法。审核证据是指与审核准则有关并可验证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第三,应依据审核准则的要求,确定审核对象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即确定审核结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质量、产品质量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二、质量审核目的质量审核的目的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过程(或产品质量)是否遵守已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满足法规(或合同)的要求,并验证文件的适用性。2、确定现行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3、揭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受审核方提供质量改进机会。4、使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产品能得到认可(或被注册),并向外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证据。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三、质量审核原则质量审核的原则1、客观性2、独立性3、系统性4、一致性二、研究内容、创新点四、质量审核的类型质量审核分类范围原则目的原则审核方原则被审核对象原则全面审核部分审核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产品审核过程审核体系审核二、研究内容、创新点四、质量审核的类型比较项目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审核目的推动内部改进选择、评定或控制供方认证、注册、授证、克服技术壁垒审核范围企业所有部门、过程和产品或者部分具体制定部门、过程和产品限于顾客关心的标准及要求注册认证或复审换证为全面审核,监督审核、跟踪审核为部分审核审核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ISO9000族标准、顾客制定的标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顾客投诉内容适用的法律法规、顾客指定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ISO9000标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顾客投诉内容执行者组织内部或聘请外部审核人员顾客或委托外部审核人员(代表顾客立场)第三方认证机构派出的国家注册审核员审核时间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和组织决定双方商定按计划执行纠正措施要提出双方商定不提出质量审核的类型比较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五、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组织实施审核的提出审核的启动审核的策划和计划文件的初审现场审核准备审核检查表编制首次会议现场审核实施注意不符合项的判定与报告编写审核结论末次会议审核报告的编写纠正措施与跟踪验证二、研究内容、创新点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的产生与发展质量认证的定义和内涵质量认证的分类质量认证的组织和实施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一、质量认证的产生与发展1.质量认证的产生和发展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和技术法规,规定像锅炉等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业产品必须通过确认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的程序,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产品质量认证始于英国。1903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即使用BS字母组成的“风筝标志”,标示在钢轨上,表明钢轨符合质量标准。1922年,该标志按英国商标法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认证标志。之后,认证制度发展很快,到了20世纪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一、质量认证的产生与发展2.质量认证发展的动力(1)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兴起。(2)世界贸易组织所达成的协议,对国际标准化和认证是一个有力的推动。(3)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国际合格评定机构内部已经双边、多边的围绕合格评定的活动日益频繁,建立全球性认证制度的趋势逐渐明朗。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二、质量认证的定义和内涵质量认证的定义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指经权威机构确认并发放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活动。指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的第三方评定和注册,并颁发证书以证明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的活动。二、研究内容、创新点二、质量认证的定义和内涵质量认证内涵对象:产品、过程或服务,也可以是质量体系。依据:产品质量认证——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质量体系认证——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