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13
第四章水处理系统概述
4.1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4.1.1污染物分类及其可处理性
水中污染物按其来源来分,可分为:天然污染物(Naturalpollutants),来源于天然降水、降尘等过程;生活污染物(Domesticpollutants),来源于生活排水;工业污染物(Industrialpollutants),来源于工业排水;农业污染物(Agriculturalpollutants),来源于农田灌溉排水;畜产污染物(Livestockpollutants),来源于畜产或家禽养殖排水。此外,水产养殖、航运、水上娱乐运动等也都会引起水中污染物的增加,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这种分类是按照污染源的分类,不便于区分污染物的性质,也不便于研究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因此,一般对污染物的分类是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的。
根据污染物的物理性质,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是按照污染物的尺度来进行分类,从而可得到图4.1所示的污染物尺度分布。如图所示,尺度在微米(μm)量级以上的污染物属于悬浮物的范畴;尺度在1nm(10-9m)至数μm的污染物通常具有胶体的性质;而尺度在10nm以下的污染物可认为属于溶解物的范畴。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的尺度有一定重叠,这是因为分类的尺度界限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尺度在1nm至10nm之间的污染物既可以看作处于胶体下限尺度的物质,也可以看作是处于溶解物上限尺度(或分子量)的物质。这样按尺度范围的分类没有涉及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例如同属于胶体范畴的污染物既包括粘土颗粒这样的污泥物,又包括腐殖质这样的有机物,还包括细菌等微生物。然而,污染物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处理性,这样的分类方法对选择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4.1污染物尺度分布
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又可将其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然而,这样的分类很难和其处理性直接挂钩,例如属于无机物的砂粒、粘土等显然与同属于无机物的溶解盐类具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性。
对于有机物,又可根据其生化降解性分为生化可降解有机物和生化难降解有机物,两类污染物很难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去除。
为了合理地选择污染物的去除方法,有时也需要将上述几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考虑。以下将介绍几类污染物的一般去除方法。
4.1.2悬浮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对于悬浮污染物,不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由于均具有较大的尺度或粒径,一般都可以利用重力的作用将其与水分离。对于密度大于水的悬浮污染物可采用沉淀(Sedimentation)的方法,对于密度小于水的悬浮污染物则可采用气浮(Floatation)的方法。同时过滤(Filtration)也是去除悬浮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粒状介质过滤和分离界限为10-1μm尺度的膜过滤,即微滤(Micro-filtration)。
4.1.3胶体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属于胶体范畴的污染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均可采用凝聚和絮凝(Coagulationandflocculation)的方法使其脱稳并相互结合成长为较为粗大的絮状体,然后通过沉淀、气浮和过滤的方法加以去除。
利用膜过滤,即分离界限为10-2μm尺度的超滤(Ultra-filtration)或分离界限为nm尺度的纳滤(Nano-filtration),则可直接去除水中的胶体污染物。
4.1.4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方法
溶解性有机物包括生化可降解有机物和生化难降解有机物两种类型。对于前者,通常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以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process)为代表的好氧生物处理是最常用的生化处理法。而对于后者,由于生化处理法很难奏效,需要考虑采用化学氧化(Chemicaloxidation)、活性炭吸附(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去除。对于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曝气吹脱(Aeration)是有效去除的方法之一。
4.1.5溶解性无机物的去除方法
属于溶解性无机物的污染物很多,包括分子态无机物、离子态无机物、盐类、重金属离子等。去除这些污染物的常用方法有:
(1)化学沉淀(Chemicalprecipitation)
主要针对能与某些化学药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难溶固体)的金属离子,利用化学反应加沉淀分离的方法对其进行去除。氢氧化物、硫化物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沉淀剂。此外,对于水中的磷,则可用投加金属盐的方法来产生磷酸盐沉淀,从而加以去除。
(2)离子交换(Ionexchange)
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可交换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去除水中的离子态无机污染物。
(3)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