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14.5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1
总字数:约2.51千字
文档摘要

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工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战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势在必行。把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借助课程思政改革的广度和力度,加大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一、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工业的重要性

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里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当今社会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认真、执着、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是产品“从99%提高到99.99%”的关键因素。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可以为“中国质造”,“中国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高级技工万金难求”,高职院校就要把培养目标设置为培养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就要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然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中却缺乏了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缺失。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缺乏,不但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群体的总数量、稳定性和创新性,导致我国工业源动力不足。

二、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方面,借助课程思政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加大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的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包含工匠精神的部分培养目标。如所倡导的“敬业”和“诚信”等,与工匠精神中执着专一的职业理念和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等相统一。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和工匠精神的“创新”也是一致。因此,工匠精神完全可以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并且借助借助课程思政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加大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另一方面,精神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课程思政中学生“德”的培养隶属于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工匠精神,虽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学生工匠精神的高低可以通过学生的最终作品去衡量,作品的反复雕琢程度,精制完美程度,是否具备创新就是衡量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指标,并且通过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联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学生的“德”。因此可以说,工匠精神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三、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课程思政的广度和力度,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中

首先,通过培训、讲座、官网、公众号等各种方式使专业课教师树立立“德”树人和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和自觉性,使各位专业课教师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对学生人格培养、职业发展,以及对我国工业和行业企业、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再次,提升各位专业课教师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计划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专家讲座、工匠精神培养典型经验交流等途径积极培养专业课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章节,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最后,由高职院校教务处牵頭,规定对各院系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要求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重点融入工匠精神培养。

(二)借助课程思政的广度和力度,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全方位提高专业课教师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职业教育二十条》中对教师五年六个月的企业实践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严格把关,建立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下厂实践,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除此之外,各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中培养专业课教师的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只有具备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绝不是喊喊口号就行,而是需要实打实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校内教学大赛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工匠精神培养教学方案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各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课堂教学的标准,工匠精神作为其中一项必备的重要衡量标准,建立课堂考核制度,至少每一个学期考核一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