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视阈下的开展探索
摘要:如果说“教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则“育人”就是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事实上,“育人”要比“教书”重要得多,一个民族的昌盛、国家的振兴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民,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也离不开高素养的人民。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越来越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要努力推进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培养出高素养的综合人才,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视域下
前言:
当今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是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在这样一种时代下,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向各行各业渗透,逐渐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互联网技术发展直接衍生出了众多的新媒体,传播领域也逐渐走向了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为其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这些不利因素将严重阻碍着高校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应该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做出调整。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一)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更加便捷迅速,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教师可以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各种学习任务和信息,也可以不受寒暑假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信息发给家长,可以使家长也参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样就避免了教育出现中断、信息传播受阻,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起不到成效,线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对于一些私密的教育内容也很难有效展开[1]。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向学生发送学习内容,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生进行教育。针对于一些私密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谈话,这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做到的。
(三)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信息获取方面会更加地便捷,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信息获取单一、内容不全面的现象,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又有了进一步地拓展。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技术、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可以积极利用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有利因素。教学内容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不仅有音频、图片、还有视频、动画等,这些素材都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的形式只能停留在课堂中,课下则很难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呈现不平等的状况,学生受地位的影响很难向教师吐露心声。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有效地借助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由于网络交流的特殊性,学生也很容易向教师打开心扉,可以进一步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在学习内容上学生也会有较大的主动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大大提升。
二、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存在问题
一套符合实际、完善的制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的基础,制度不仅能规范教学的内容,更能约束师生的言行,可以指导思想政治有效地开展[2]。
首先,纵观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其还存在較强的滞后性、不完善性,与当下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严重不符,进而也起不到规范及约束的作用。制度中缺乏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成效都没有进行更新、明确,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其次,由于缺乏制度的规范,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无规律性、不科学性,教学的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也不明确,课下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最后,制度中没有对责任进行明确,也缺乏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而也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出现的思想政治错误也无法进行确责。
(二)新媒体视域下降低了高校教学的地位
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以往都是由教师进行主动传授,而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好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另一方面,新媒体视域下的学生都可以操纵电脑及智能手机,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资料查阅、学习,而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