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性脑病昏迷护理查房汇报人:临床经验分享与实践探讨
CONTENTS目录疾病介绍01病史简介02护理评估03护理问题04护理措施05讨论与总结06
疾病介绍01
肝性脑病定义及发病机制123肝性脑病定义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神经精神症状。发病机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氨升高、神经递质失衡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导致脑细胞代谢异常和功能受损。核心要素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干扰神经传导,引发脑功能障碍和昏迷。
小儿肝性脑病独特病理特点病因特殊性小儿肝性脑病病因多与先天性代谢异常、病毒感染及药物中毒相关,与成人常见病因存在显著差异。病理生理特点小儿肝脏发育未成熟,解毒功能较弱,血脑屏障通透性高,易导致毒性物质积累,引发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差异小儿肝性脑病症状进展快,早期易出现行为异常、嗜睡,严重时可迅速进展至昏迷,需及时识别干预。
临床表现分期及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分期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分为四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每期症状逐渐加重,从轻度意识障碍到完全昏迷。常见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包括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常被忽视,需密切观察。晚期典型症状晚期典型症状为意识丧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严重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
病史简介02
患儿基本信息患儿基本信息患儿小华,4岁,男,于2023年10月入院。主诉持续呕吐3天,伴意识模糊,无外伤史。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2年,未规律治疗。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ALT250U/L,AST220U/L,总胆红素6mg/dL,血氨180μg/dL。临床表现患儿体温38.5℃,脉搏125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95/60mmHg。Glasgow昏迷评分9分,反应迟钝。
主诉及现病史010203主诉及现病史患儿小华,4岁男童,因持续呕吐3天伴意识模糊入院。无外伤史,既往慢性肝炎病史2年,未规律治疗。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ALT250U/L,AST220U/L,总胆红素6mg/dL,血氨180μg/dL,提示肝功能异常及高氨血症。入院时体征入院时体温38.5℃,脉搏125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95/60mmHg,Glasgow昏迷评分9分,反应迟钝。
既往病史020301慢性肝炎病史患儿小华有2年慢性肝炎病史,未进行规律治疗,导致肝功能持续受损,为肝性脑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未规律治疗由于未规律治疗,小华的肝功能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引发肝性脑病昏迷。病情发展慢性肝炎长期未治疗,导致肝功能持续恶化,血氨水平升高,最终诱发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呕吐。
实验室检查数据010203实验室检查概述患儿实验室检查显示ALT250U/L,AST220U/L,总胆红素6mg/dL,血氨180μg/dL,提示肝功能异常及血氨升高。血氨水平分析血氨初始值为180μg/dL,后升至200μg/dL,表明肝性脑病病情加重,需密切监测并采取降氨措施。电解质异常血钾为3.2mmol/L,提示低钾血症,需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进一步并发症。
护理评估03
意识状态评估010203意识状态评估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系统,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评分9分表明反应迟钝,需密切监测意识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及肌张力情况。瞳孔对光反射减弱,肌张力增高,提示神经系统受损,需加强观察与记录。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体温38.5℃,脉搏125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95/60mmHg,需定时记录并分析变化趋势。
生命体征监测010203监测指标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关键指标,需定时记录并分析变化趋势。监测频率根据患儿病情,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重症患者需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异常处理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药物、补充液体或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儿瞳孔对光反射减弱,肌张力增高,提示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瞳孔对光反射患儿瞳孔对光反射减弱,表明可能存在脑干功能受损,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评估神经系统状态。肌张力评估患儿肌张力增高,提示可能存在锥体外系受累,需进一步观察肌张力变化及伴随症状。
实验室数据追踪010203实验室数据追踪血氨水平由180μg/dL升至200μg/dL,提示病情加重。血钾含量3.2mmol/L,显示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肝功能指标ALT250U/L,AST220U/L,表明肝细胞损伤严重。总胆红素6mg/dL,提示胆汁代谢异常。监测重点持续监测血氨及电解质变化,结合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