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现代统计学:统计指数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11.06 M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1.45万字
文档摘要

01统计指数的基本知识02综合指数的编制03平均指数的编制

04指数体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事物总体数量的相对变化,这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形式。指数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空间、时间的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都可称为指数。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例如,要说明一个地区消费品价格的综合变动情况,但消费品多种多样,用途、规格、计量单位等都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的价格相加,所以为了解决这类情况,我们就需要借助统计指数来进行。常见的统计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说明全部零售商品价格总变动的相对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是说明一定范围内全部工业产品实物量总变动的相对数;等等。统计指数理论主要是探讨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状况和对比关系。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二)统计指数的性质统计指数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综合性同一现象总体在各项目间变化的情况往往相差悬殊,指数不是反映单一事物的变动,而是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构成总体的变动,所以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数。2.平均性每个个体的变动基本都是参差不齐的,指数所反映总体的变动也只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变动,即各个个体变动的一般程度。3.相对性指数是指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是度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相对变化,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也可以用于反映一组变量的综合变动,如消费价格指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统计指数的概念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从18世纪后半期至今的几百年历史中,指数相关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指数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扩大到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统计指数已成为分析客观现象数量变动情况的一种特有方法,并被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重要的指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个体指数的起源指数的编制是研究物价的变动时产生的。价格指数的萌芽和首创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伏享所著的《铸货币及其货币铸造论》一书。到1707年,英国主教佛里特伍德出于和伏享同样的目的,为了计算货币交换价值,将1440—1480年5英镑货币所购买的谷、畜、鱼、布、菜等物品的数量加以比较,以研究数百年间这些物品价格的变动。一般认为佛里特伍德在价格指数史上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个体指数的比较问题。由于个体指数是分别说明某种商品的价格涨落或货币升贬情况,因此,无论是计算还是理解都不会太困难。二、统计指数的发展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二)总体指数的起源及发展在指数的编制过程中,总指数的编制要比个体指数更复杂。因为总指数需要同时反映多种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人们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在1738年,法国学者杜托在其《从政治上考虑财政和商业》中,就路易十四(1638—1715)与路易十二(1462—1515)两个时代的商品价格,从总数上加以比较,即把两期价格单纯地加在一起,来研究商品的价格变动并进行综合说明,这是简单综合法的起源。但由于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采用者并不多。意大利贵族卡里提出简单算术平均指数数法。1863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illiamStanleyJevons)在《金价的暴跌》一文中,提出了计算价格指数的简单几何平均法。为了证实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他编制了一种英国价格指数,并且通过对价格指数的分析研究,概括出金价跌落是因为从1849年起黄金产量增加的缘故。现在,物价指数编制已运用到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二、统计指数的发展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一)按照说明现象的范围和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以及类指数用于说明个别事物或个别项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比较指标称为个体指数(IndividualIndex)。用于说明多种事物综合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称为总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