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统计
内容导航
知识点1: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及相关概念
1、普查与抽查
(1)普查: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全面调查,又称普查.
(2)抽查:根据一定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做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简称抽查.
2、统计的相关概念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叫做样本.
(3)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样本数据:调查样本获得的变量值称为样本的观测数据,简称样本数据.
3、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
(1)直接获取:通过社会调查或观察、试验等渠道获取数据.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试验收集等.
(2)间接获取:借助各种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统计报表和年鉴、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等获取数据.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主要通过报纸杂志、统计报表和年鉴、广播、电视或互联网.
知识点2:抽样
1、抽签法
(1)抽签法的定义: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
(2)抽签法的实施步骤:用抽签法从个数为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的步骤
=1\*GB3①将总体中的个个体编号;
=2\*GB3②将这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
=3\*GB3③将号签放在同一箱中,并搅拌均匀;
=4\*GB3④从箱中每次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取次;
=5\*GB3⑤将总体中与抽到的号签的编号一致的个个体取出.
2、随机数法
(1)随机数法的定义:按一定规则从随机数表中选取号码的抽样方法叫作随机数表.
(2)随机数表法实施步骤:
=1\*GB3①将总体中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
=2\*GB3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
=3\*GB3③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若得到的号码在编号中,则取出;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前面已经取出,则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
=4\*GB3④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3、简单随机抽样
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都是简单随机抽样.
4、分层随机抽样
(1)定义:将总体中的个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个部分,然后按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实施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作分层抽样,所分成的各个部分称为“层”.
(2)比例分配: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如果每层样本量都与层的大小成比例,那么称这种样本量的分配方式为比例分配.
(3)分层随机抽样的相关计算关系:
=1\*GB3①eq\f(样本容量n,总体的个数N)=eq\f(该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
=2\*GB3②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等于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
知识点3:统计图表
1、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直方图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体,扇形统计图中,每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以及弧长都与这一部分表示的数据大小成正比.
(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频数直方图:一条轴上显示的是数据分组,另一条轴上对应的是在对应组内的数据的数量.
2、频率直方图
(2)频率折线图的作法:将频率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上底的中点顺次连接起来,并将两边端点向外延伸半个组距,就得到频率折线图,简称折线图.
(3)列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GB3①计算极差:找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它们的差;
=3\*GB3③将数据分组: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区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也可以将样本数据多取一位小数分组.
=4\*GB3④列频率分布表:对落入各小组的数据累计,算出各小数的频数,除以样本容量,得到各小组的频率.
(4)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点:
②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1,
知识点4:用样本估计总体
1、平均数
(1)均值:一般地,我们把总体中所有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总体的均值,它通常可以代表总体的水平.
2、众数与中位数
(1)众数:一般地,我们将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该数据集合的众数。
(2)中位数: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排在最中间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排在最中间的两个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方差与标准差
(2)方差的计算
(3)标准差、方差的意义
=1\*GB3①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方差、标准差越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