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儿童和青少年骶神经调控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docx
文件大小:205.35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7-02
总字数:约1.38万字
文档摘要

儿童和青少年骶神经调控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摘要

骶神经调控(SNM)是治疗顽固性尿急尿频综合征、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排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成人应用较多。近年,针对儿童开展SNM报道逐渐增多。但儿童青少年SNM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的评估等存在较多争议,有待规范。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组织国内小儿尿动力、盆底和泌尿外科等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共识制订会议法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制订了《儿童和青少年骶神经调控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主要内容包括儿童SNM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治疗流程、术后程控与随访、疗效评估、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青少年SNM适应证、技术、疗效评估和并发症的预防,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骶神经调控;排尿;排便;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骶神经调控(SNM)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骶神经,调节异常排尿排便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改善膀胱、尿道和肛门括约肌以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异常功能,继而改善难治性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UUI)、非梗阻性尿潴留(NOR)以及大便失禁(FI)[1]。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SNM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UUI,随后SNM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的临床探索也逐渐开展,并成功治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

性膀胱、FI和便秘等2-4]。近年来,术中CT三维重建引导技术、超声引导技术、3D打印辅助技术、骶神经刺激系统远程程控技术和变频技术5、可充电兼容双侧电极的骶神经脉冲发生器、六触点SNM系统、1.5T及3.0TMRI兼容骶神经脉冲发生器等新技术新产品出现3.4],以及电极和骶神经脉冲发生器重量和体积的进一步缩小[6,使得儿童SNM技术难度显著下降,疗效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儿童和(或)青少年SNM推广和普及[7-9]。SNM治疗排尿排便异常的机制包括调节神经反射,抑制异常排尿排便反射,改善大脑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充盈感觉和临床症状[9]。但是儿童和(或)青少年解剖与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使SNM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临床应用存在争议。尽快制订儿童和(或)青少年SNM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综合国内外文献及国内小儿尿动力、盆底和泌尿外科等领域专家组讨论结果,制订了本共识,旨在为规范儿童和青少年SNM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共识制订方法学

一、共识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组织国内69名小儿尿动力、盆底和泌尿外科等领域的临床医师、方法学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共同制订。共识制订工作于2023年8月启动,定稿时间为2024年9月。

二、共识使用者与目标应用人群

本共识使用者包括从事儿童和青少年排尿和排便功能异常诊断和治疗的医护人员和从事SNM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相关研究人员。目标应用人群包括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ROAB)、NOR、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LUTD)、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等排尿功能障碍和 (或)排便功能障碍(BD)需要行SNM的学龄期及以上儿童。本共识适用范围无性别差异。

三、共识注册与撰写

共识制订参考了《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7]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制订流程及方法学标准8],通过多轮调研我国一线临床医师的实际诊疗过程,广泛检索和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由专家委员会共同起草并议定相关诊断及治疗推荐意见,依据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撰写全文。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进行注册(注册号:

PREPARE-2024CN394)

四、证据的检索、评价与分级

本共识对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和Webof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包括“骶神经调控术”“神经源性膀胱”“非梗阻尿潴留”“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下尿路功能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sacralneuromodulation”

“overactivebladder”“fecalincontinence”“non-obstructiveurinaryre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