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辅助检查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主要内容2实验室检查常规生化心肌酶学凝血功能BNP心电学普通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电生理影像学X线胸片UCGMRICAG及IVUS/OCT/FFRCTA同位素心肌显像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超敏cTn的优势
超敏cTn的优势
心肌损伤、心肌梗死鉴别
心肌损伤、心肌梗死cTn的动态变化
BNP、NT-proBNP心衰的诊断和评估的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运动是诱发劳力性心绞痛的主要方式。运动试验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下列情况不能进行运动试验:急性心肌梗死(2d内);不稳定型心绞痛未能用药物治疗使之稳定以前;有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尚未得到控制的心律失常;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未控制的临床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
级别时间(min)速度(mile/h)坡度(度)131.70231.75331.710432.512533.414634.216735.018
年龄最大心率(极量运动测验用)最大心率之85%(次极量运动测验用)252001703019416535188160401821554517515050171145551651406015913565153130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计算机处理后的资料仅作为分析的参考,诊断仍应以原始心电图资料为准。
STEP1STEP2STEP3STEP4运动中或运动后ST段水平压低(J点后08s)或下斜型压低≥1mm,被普遍接受为心肌缺血的阳性指标。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ST段压低越多,出现时间越早(低运动量出现),持续时间越长(运动后ST段下降持续时间长),出现ST段压低导联越多,说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越大。下斜型ST段压低较水平型ST段压低缺血更重。1.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休息心电图有ST-T非特异性改变,运动试验阳性标准是在原有ST段下降基础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再压低≥1.0mm。ST段压低最常出现于V5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1.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运动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运动中)
运动试验引起的ST段抬高(在非Q波导联)和ST段压低均代表心肌缺血,但二者的意义不同。ST段抬高是心肌有透壁性心肌缺血,并易产生心律失常,检出率仅1%,并能对冠状动脉病变(痉挛或严重狭窄)进行定位。ST段压低代表弥漫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不易产生心律失常,检出率5%~50%。不能对相应的冠状动脉进行定位。2.ST段抬高
ST段抬高≥1.0mm,提示诱发性心肌缺血,是更加严重的心肌缺血指标。休息ECG有ST段抬高,运动试验阳性标准是在原有ST段抬高基础上,ST段再抬高但如见于有病理Q波导联的ST段抬高,为室壁运动障碍所致,非缺血性改变。这些病人多数有室壁瘤,梗死部位以前壁占大多数,病变冠脉以前降支占多数(90%)。≥1.0mm。2.ST段抬高
2.ST段抬高(运动前)
2.ST段抬高(运动中)
2.ST段抬高我院505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发现9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检出率0.22%。8例患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50%--100%,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提示对无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除了1例猝死外,其他8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ST段抬高与冠脉病变部位相对应.9例患者的临床、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资料
STEP3STEP2STEP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表现,大多同时伴有缺血性ST段改变,也有少数心绞痛不伴有ST段改变者。仅有ST段缺血性改变而不伴有心绞痛者亦不罕见,此种现象如见于诊断肯定的冠心病患者,代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运动中出现的心绞痛,其部位,放射、性质、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和一般心绞痛相同。3.典型心绞痛
运动中血压下降如果能确认SBP下降≥10mmHg,则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往往提示严重冠心病或有严重主动脉狭窄。0102
014.运动中血压下降(该患者CAG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以心电图运动试验为例。(某个检查试验阳性并不等于一定患有某种疾病,运动试验阳性≠冠心病)如何评价临床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
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及有无典型心绞痛等情况,估测运动试验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P(CAD))试验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低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0201
FromGibbonsR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