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光抗体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荧光抗体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素是()
A.藻红蛋白B.异硫氰酸荧光素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D.以上都不是
2.荧光抗体的保存方式正确的是()
A.室温保存B.4℃保存C.-20℃保存D.-70℃保存
3.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B.荧光素的发光特性C.二者结合D.酶的催化作用
4.制备荧光抗体时,标记抗体常用的方法是()
A.搅拌法B.透析法C.搅拌法和透析法D.凝胶过滤法
5.荧光抗体效价滴定常采用的方法是()
A.棋盘滴定法B.直接滴定法C.间接滴定法D.以上都不对
6.荧光显微镜观察时,激发滤片的作用是()
A.选择激发光波长B.阻挡发射光C.增强荧光强度D.保护眼睛
7.荧光抗体技术不包括()
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免疫比浊法
8.下列关于荧光抗体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特异性强B.灵敏度高C.可定位D.操作复杂
9.荧光抗体技术常用于()
A.病原体检测B.肿瘤诊断C.自身抗体检测D.以上都是
10.荧光抗体技术中,标本固定的目的不包括()
A.使抗原抗体更好结合B.杀死微生物C.防止标本腐烂D.去除杂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属于荧光抗体技术优点的有()
A.特异性高B.灵敏度高C.快速D.可定性定位
2.制备荧光抗体时,影响标记效果的因素有()
A.荧光素与抗体比例B.反应温度C.反应时间D.pH值
3.荧光抗体技术可用于检测()
A.细菌B.病毒C.寄生虫D.自身抗体
4.荧光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光源B.滤光片C.物镜D.目镜
5.荧光抗体技术的类型有()
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
6.荧光素的特性包括()
A.能发出荧光B.与抗体结合后不影响抗体活性C.具有化学活性基团D.对组织无毒性
7.荧光抗体保存时需要注意()
A.避免反复冻融B.加入防腐剂C.密封保存D.远离光线
8.影响荧光抗体染色效果的因素有()
A.标本处理B.荧光抗体浓度C.染色时间D.洗涤情况
9.荧光抗体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领域有()
A.感染性疾病诊断B.自身免疫病诊断C.肿瘤诊断D.遗传疾病诊断
10.荧光抗体技术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有()
A.标本要新鲜B.严格控制反应条件C.洗涤要充分D.观察时避免荧光淬灭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荧光抗体技术只能用于检测抗原。()
2.荧光素标记抗体后,抗体活性一定会降低。()
3.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比间接法操作更简单。()
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荧光都是特异性荧光。()
5.荧光抗体保存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6.补体结合荧光抗体技术中补体的作用是增强荧光信号。()
7.制备荧光抗体时,荧光素与抗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8.标本固定不影响荧光抗体染色效果。()
9.荧光抗体效价越高,说明抗体质量越好。()
10.双标记荧光抗体技术可同时检测两种抗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答案: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荧光素标记在抗体上,当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激发光照射下,荧光素发出荧光,从而实现对组织细胞内抗原的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检测。
2.荧光抗体技术有哪些类型?
答案:主要有直接法、间接法、补体结合法和双标记法。直接法是将荧光素直接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间接法是用荧光素标记抗抗体;补体结合法利用补体参与反应;双标记法可同时用两种荧光素标记不同抗体检测两种抗原。
3.简述荧光抗体保存的注意事项。
答案:需在-20℃以下保存,最好-70℃,避免反复冻融;可加入适量防腐剂;要密封保存,防止水分散失和污染;需在暗处保存,避免光线照射使荧光素淬灭。
4.简述荧光抗体效价滴定的意义。
答案:确定荧光抗体在检测中的最适稀释度。合适的效价能保证检测结果既灵敏又准确,过高效价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染色,过低则灵敏度不足,影响对目标抗原的检测。